釐清扁就審能力 已成司法敏感帶

前總統陳水扁獲保外就醫後,生龍活虎、到處參加各項公開活動及開講,引發外界質疑其身體狀況,事實上,扁涉訟但停審的5件官司中,曾有法官開庭想要調查扁是否真的生病,但卻惹上麻煩,讓扁保外就醫及停審,成為司法無法碰觸的敏感帶。
扁2015年提出醫療團隊的證明獲保外就醫後,陸續向法官提出停止審理的聲請,2016年法院認定扁沒有就審能力,對於扁繫屬法院的5件官司全部裁准停審,這也連帶導致國務機要費、二次金改等案件,其他被告無法進行共犯的交叉詰問程序。
扁涉案部分停審,造成諸多法律程序無法正常運作,吳淑珍的律師也以此做為法律攻防。國務費案高院更二審辯論庭,珍的律師就說要傳扁作證,但又說扁停審,如果未釐清就判珍有罪,停審中無法答辯的扁,也會連帶有罪,影響很大。
不過,扁是否真的無法就審,也不能透過網路視訊接受法官訊問成為許多人的疑問,為此,2017年高院承審二次金改案的曾德水法官,曾從網路下載扁在外活動的影片,並擷取相關報導,想開庭調查,但引起扁及律師反彈。
目前已退休的曾德水,當年發出開庭通知,但扁及律師都缺席,且反將法官一軍聲請迴避,雖然最後法院裁定曾德水無須迴避審理,但他事後慘遭親扁的法界人士圍剿,當年監委陳師孟等人更鎖定扁案進行調查。
在寒蟬效應下目前承審扁案的法官都選擇以不開庭方式,只去函扁的醫療團隊調閱資料,調查扁就審能力,5件停審案,至今沒有法官再開庭或公開質疑。
多名法界人士表示,陳水扁的身分除了是被告外也是「受刑人」,扁是在獄中服刑後保外就醫,扁在外趴趴走,甚至開記者會談審判中案件,如果法務部及矯正署、台中監獄都沒意見,法官也只能「尊重」醫療專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