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李文輝╱綜合報導

美國亞太體系 地緣政治到價值同盟

名家觀點/張家棟

image
張家棟(摘自蘭州大學網站)

張家棟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南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反恐怖主義、非傳統安全問題、出口管制和中美關係。

 張家棟13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以來,華府強調重建同盟體系,尤其在亞太更投入巨大精力,試圖鞏固傳統同盟體系、並構建新的同盟關係網絡,美國亞太同盟體系正發生明顯變化。美國—東協峰會12到13日在華府舉行;一周後拜登將訪日韓,並在東京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俄烏衝突近3個月後,拜登正將注意力轉向亞太,加大拉攏盟友和夥伴。

 張家棟表示,美國亞太地區同盟體系建設呈現兩個明顯變化:其一,是從以地緣政治為中心的同盟體系,到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同盟體系。其二,是從以美國為中心的等級制同盟體系,到多中心、多形態、多層次的網絡式同盟體系。以此基礎,美國試圖在亞太構建出多層次、多領域的新同盟體系,主要特徵有:

 一、「分層次」。這是美國亞太同盟體系固有特徵。由核心盟友、盟友、與戰略合作夥伴三個層次組成。核心盟友是「盎格魯—撒克遜集團」,主要載體為AUKUS和「五眼聯盟」。盟友是主要戰略抓手,日韓泰菲等與美國既有常規同盟條約,又在價值觀上趨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是周邊支撐力量,像印度、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蒙古國和越南等。

 二、「聯網絡」。美國試圖把亞太同盟體系北約化,推動跨越同盟界限的新合作體系。「印太戰略」以日本為主要戰略基點,以印度為主要拉攏對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框架下還形成幾對雙邊國防外交「2+2」對話機制和三邊合作機制。

 三、「跨區域」。傳統上,美國亞太同盟體系與跨大西洋體系相互獨立。亞太與歐洲安全事務都要透過華盛頓。另一方面,美國還努力推動北約成員國與亞太盟國之間的雙邊軍事合作。

 四、「跨領域」。美國傳統同盟體系主要關注政治、軍事等「硬安全」領域。現在努力在「軟安全」領域建立同盟或準同盟體系。在多邊層次,試圖推動「印太經濟框架」彌補退出TPP造成的經貿領導權損失。在一些更加微觀領域,美國與盟國也在積極活動。

 張家棟強調,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俄烏衝突持續,美國有可能從擠壓俄羅斯地區和國際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目標,延伸到改變俄羅斯政治制度的價值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