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9

胸懷中華文化 悲天憫人的王者

社論/2024總統的格局 系列七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什麼是文化?文化是思想,是價值觀,是人生觀,是人的思維方式,也是人心、人性的一種顯現。它不是很具體的法律條文,卻是人類生存非常重要的一環。文化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生命典範,它不只是寫在牆壁上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 更是一種人格教育。我們的文化有自己的倫理,長輩如此信行,也會如此教育後代。文化是人與人相處、一個社會能長久運行的恆常規範、不成文的價值。

中華血脈難以切割

 可惜的是,這些年來,台灣的文化墮落了,衰退了!為什麼?最重要的是,台灣文化變成「失根的蘭花」。

 本來台灣文化有三大重要支柱。第一,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包含了原住民文化、移民文化。台灣原住民族是最早遷徙到台灣的族群,適應並且發展出台灣獨特的海洋生態、海洋文明。從神話傳說到生活思想,莫不浸透著台灣古老的生命故事,以及南島文化的內涵。

 第二,移民文化。台灣大部分住民,都是從福建、廣東移民而來的閩南人、客家人。這些移民者從宗教信仰、思想傳承、民俗藝術、歌謠俚語,到常民生活習俗,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前,早已融合形塑成特殊的台灣文化。

 第三,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從閩南、廣東移民者開始帶來的,其中包含河洛文化、客家文化,都是來自中原文化的血脈。更重要的是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所帶來的民國文化。閩南文化的中原元素仍有其地域的限制,但民國文化卻帶來整個中華文明的精粹。不只是故宮文物,還有130幾萬遷徒者之中的文化人、知識分子所帶來的思想文化,以及無數來自大陸各地的軍民,他們帶來不同的語言、生活、飲食等文化。

 這三大支柱又互相交融,形構出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創造力。兩岸交流之初,陸客都不免對台灣能夠保存如此精純的中華文化而驚羨,民國範兒成為大陸的時髦語彙,許多文史大家相繼受邀到大陸講學。然而,在民進黨執政之後,最大的問題出現了。為了民進黨的台獨黨綱,為了達到台獨目的,民進黨既不能在政治上台獨,就拚命在文化上「去中國化」,試圖把台獨意識形態極大化。首先要去掉的,當然是與國民政府相關的民國文化。因此故宮,明明是最著名的中華文化代表,全球前六大博物館之一,卻被扭曲為「東亞文明」,故宮南院則以展出南島文化為標榜。

重建文化團結人心

 閩南文化也被刻意扭曲為台灣文化,以便和福建、廣東切割。然而閩南文化本就源於河洛中原,台灣的傳統戲曲、民間藝術早已深入民間,根本無法切割。於是台獨化的閩南文化失去血脈,變成不倫不類的孤立現象。舉例而言,鄭成功明明深受台灣民間崇拜,就因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正統思想,硬生生被台獨批判為殺害台灣原住民的凶手,不斷加以貶低批判。這豈是符合民間主流價值的做法?最重要的是,95%以上的移民者及其後代,變成「失根的蘭花」。

 這種為了台獨目的而蓄意進行的文化脈絡切割,使得台灣人的思維方式變成一種分裂人格。去脈絡化的思維更讓人民無從討論,只能彼此分裂,互相對立,難以團結。而局限在這種偏狹思維下的人格更是狹隘、短視近利。民進黨的主政高層沒有中華文化陶養的胸懷,陳水扁、蔡英文不但不重視中華文化,在他們嘴裡不曾出現過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連詩詞歌賦都不曾引述過半句,蘇貞昌之流更是粗魯無文,別說「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古大臣之風,處處雞腸鳥肚、頤指氣使,這樣的人格特質怎能領導一個國家?

 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必然要面對台灣人格被政治切割到分裂,人民互相對立而難以團結的困境。文化的最大課題,即是如何在分裂社會重建一個團結的人心。而人心唯有回到台灣文化的根源,尤其是中華文化之中,讓教育與思想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價值觀,才不至於讓下一代在扭曲的教育下長大。身為領導人更應該汲取中華文化的智慧與精粹,具足傳統人文情懷、悲天憫人的胸襟,真正的仁民愛物,展現王者之風。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