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9

社論/扈從美國激進主張 元首外交變調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九合一選舉重挫後,民進黨拋出「和平保台」,實際作為依然隨著美國反中論調起舞,蔡英文總統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過境美國,聚焦與眾議院議長、共和黨抗中領袖麥卡錫會面,反映的就是僵硬的意識形態,熱烈擁抱右翼保守派勢力,只談備戰抗中,無助深化美台實質關係,更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

寄託美國的保護傘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最近都公開表示,與中國的戰爭並非不可避免,也不是迫在眉睫。但政客與軍方將領仍頻頻放話,指美國已做好包括協防台灣的準備,這些不代表美國政策的發言不符合事實,除了挑釁中共,製造美中戰爭「宿命論」的錯誤認知外,毫無威懾的作用,民進黨卻深受鼓舞。

 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白潔曦日前在《外交事務》發表〈無須為台灣恐慌〉專文指出,部分人士認為,為轉移內部壓力與挑戰,或把握機會之窗,中共可能侵略台灣,如外交部長吳釗燮預測,為分散國內注意力或展現中國有所成就,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可能製造外部危機。然而,白潔曦從歷史角度分析,中共從未因為內部問題,對外採取軍事行動,頻傳中共侵台警報反而可能成為「自我驗證預言」效應。

 美國學術界及輿論界已逐漸認清,統一台灣不是純軍事考量,而是政治、戰略議題,中共對台用武最可能的時機是台灣宣布獨立,或永久脫離大陸。白潔曦因此強調,美國應強化台灣國防,但不宜發出對台軍事支持有重大改變的訊號,以免讓北京產生要把握有限機會的印象;此外,美國官員與代表也不應以國家、盟邦或戰略資產標示台灣,否則只會挑釁而非威懾北京。

 蔡政府的國安及外交策略完全寄託於美國的保護傘,國安團隊更偏好以烏克蘭戰爭作為啟示,展現「不懼戰」的大無畏精神,殊不知,美國與台灣的利益並不相同,美中激烈戰略競爭不能否定雙方的共存與相互依賴性,美方無意挑戰中國的一中紅線。

 為牽制中國勢力的擴張,美國近年來確實加強提供台灣軍備及協助訓練,有意打造台灣成為美國在東亞的軍火庫。奧斯汀最近在國會公開證實,美國部分隸屬州政府的「國民兵」正在協訓台灣軍隊。即使如此,美方仍拒絕出售最先進、高性能的武器系統給台灣,不考慮將台灣列為盟邦,邀請參加軍演,以及派駐軍隊等具有承認主權意涵的行動。

躁進高風險的操作

 民進黨對美國右翼反中勢力情有獨鍾,繼前國務卿蓬佩奧之後,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日前也獲蔡英文頒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蓬佩奧卸任後積極鼓吹美國應承認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歐布萊恩則強調,「當百萬台灣人手持AK-47步槍捍衛家園」,就會影響陸方領導人的決策。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去年訪台時也深受蔡政府禮遇,他主張美國現行一中政策已經過時,並建議台灣加強徵兵制度,延長義務役期,讓男女青年至少服役1年。

 這些前川普政府官員的激進主張直接挑釁中國大陸,只會增加台海戰爭風險,他們更要台灣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皆兵,人人有槍」,蔡政府言聽計從,落實了延長兵役,並一度考慮修改《全動法》,滿16歲的高中生不論男女都得被造冊納管。這些建言只強調加強備戰,不談避戰,不足以止戰,甚至可能引戰,台灣人民會期望如同烏克蘭一樣成為戰場嗎?

 同樣的,民進黨對反中氣焰高漲的美國國會也有虛幻的期待,蔡英文過境美國刻意安排與麥卡錫及眾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會面,這是躁進、高風險的外交操作。共和黨籍的麥卡錫與蓋拉格是國會山莊反中勢力代表性人物,會面本身就具有高度敏感性,大陸拉攏宏都拉斯建交就是反制行動;而麥卡錫也有自己的議程,要藉著會面展現堅定抗中立場,同時凸顯拜登政府對中共過於軟弱,對台灣而言將是個尷尬場面。

 國家戰略目標應是「風險極小化、利益極大化」,以國家利益引導外交,但民進黨擺脫不掉「抗中保台」、「逢中必反」的意識形態神主牌,元首外交已變調為斷交之旅、危機之旅,無法扭轉台灣加速惡化的外交及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