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成星國人不贊同在中美間選邊
李顯龍提醒新加坡人民必須意識到國際形勢的嚴峻性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日前透露,通訊及新聞部於2022年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86%的新加坡人認為政府應依據國家利益行事,避免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提醒國民必須意識到國際形勢的嚴峻程度。
李顯龍指出,新加坡正面對多場風暴。在這些風暴中,最嚴重的就是:俄烏戰爭、中美關係,及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受打擊。
這三個危機將引發一系列變化和衝擊,嚴重擾亂世界、本區域和新加坡。其中,李顯龍認為短期內美中關係不會改善,即使兩國避免了直接衝突,但長期的敵意和惡劣的關係將導致雙方付出高昂代價,對世界其他地區也將是很大的問題。「前景非常令人擔憂,但我們仍然希望美中關係不要惡化,雙方保持溝通管道暢通,並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逐步修復關係。」
沈穎在國會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以新加坡和中、美關係為例,表示新加坡外交政策是以原則為重,不是以尋求平衡為重。新中關係與新美關係並非靠新加坡單方面施展平衡術得來,而是建立在多年實質、互惠共贏的合作經驗之上。
沈穎說,雖然新加坡在國際上致力於廣交朋友,不過,星國更重視扮演好誠信仲介的角色。要做一個具誠信的仲介,必須言行一致、言之有物,不能只挑好話說,或是對著不同的對象說不同的話。偶爾,基於國家利益原則,新加坡須針對重要國際事務表明立場,甚至在慎重考慮、權衡利弊後向某大國說「不」。
提到新中關係,不少人會聯想到新加坡華人在新中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因為新加坡的華族人口占大多數。不過,沈穎強調,如果從文化角度解讀新中關係,有可能以偏概全、產生誤解。新加坡人既擁有獨立國家公民的身分,也擁有自己身為華族、馬來族、印族或其他種族的文化認同。國民認同和文化認同是兩回事。
她認為,新加坡華人十分清楚他們是新加坡公民也是新加坡華人,不是華僑,因此新加坡的外交政策須充分代表所有新加坡公民的利益,包括對和平安全的外部環境、穩定的國際秩序、及追求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因此中國開啟改革開放後,新加坡就有與中國的合作基礎,因此能與中國建立很好的關係。
沈穎也說如果大國之間相互猜忌,誤會與成見只會愈來愈深,國際秩序也難免動搖。國際合作基礎日益薄弱,將意味著新加坡對於區域和平、國際秩序穩定、經貿合作的訴求將失去保障。各國也將會錯過共同爭取繁榮、解決全球難題的機會。縱有再高超的平衡術,也無濟於事。
沈穎指出新加坡能否享有國際空間,取決於大國間的合作基礎。雖然身為小國能做的有限,不過新加坡會為拓寬國際合作基礎盡最大的努力,打造大國和小國可共同合作的空間,恢復各國之間的互信,維護多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