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社論/啟動核電 別喊口號拿出行動方案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台灣的能源電力政策出現鬆動。首先,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總統的賴清德,公開表示緊急時刻可以使用停機的核能機組發電,蔡英文總統接著補充必要時可發布「緊急命令」啟動核能,到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說「核能也可能成為討論的一環」,可以確認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已經鬆動,至少2025年是不可能實施了。此外,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和代表民眾黨參選的黨主席柯文哲也都不反對使用核能。

重啟工作 盡早進行

 3位總統參選人對核電的態度說明,2024年不論是誰當總統,核電都將重新成為台灣電力的選項,但重啟核電並不像賴清德或是蔡英文所說的那麼簡單,好像按個按鈕就可以進行,這其中將有3個工作要進行。第一是已經除役的核一與核二廠,其各自的2個機組如何回復;第二是預定在2024年除役的核三1號機,與預定在2025年除役的2號機,不必進入除役程序,直接申請延役;第三是已經封存的核四是否要重啟,以及如何重啟。

 這3項工作中最簡單也最快可以實施的是核三申請延役。儘管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及《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16條規定,核電延役須在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5年至15年提出申請,台電顯然是錯過了延役申請期,不過,由於前述2項法規都屬原能會行政命令,只要政府一聲令下宣布修正即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核三1號機預定在2024年7月就除役,如果新任總統在520正式上任後才宣布修正,作業準備時間太短、太匆促,這個工作應該在1月新總統確定後即刻進行,希望屆時曾說過「2024之後不關我事」的蔡英文不會攔阻,否則她一定會成為耽誤台灣發展的罪人。換言之,延役核三有賴中央主動出擊。

 台灣要邁向2050淨零,單單倚靠延役核三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慮重啟核一、二及解封核四這2個選項。重啟核一核二的第一個考驗是乾式貯存設施何時興建的問題。因核電機組燃料棒已滿載,無法再貯放,形同無法再使用,必須興建新的貯存空間。對此,與台電纏訟十多年的新北市政府終於在日前決定放棄上訴,意思是只要台電申請就可放行,但台電之前表示不打算申請。一旦蔡政府明示、暗示非核家園轉彎,同意台電提出申請,核一核二重見天日,不是不可能;重啟作業約需1年安檢,即可重新發電。

能源政策 嚴格檢視

 2021年12月18日進行的核四重啟商轉公投,結果投票率僅41.09%,不同意票大於同意票。按《公投法》,2年後、即2023年可再發起重啟核四公投。從目前的社會氣氛來看,再次發起核四商轉公投的民意支持度應該會大於前次,但3位總統參選人必須提出核廢料的處理方案,身兼總統參選人與核四所在地新北市長的侯友宜,態度如何以及有何良方,尤其關鍵。有人建議核四改為小型模組化核電機組(SMR),不過,由於相關技術還未臻成熟,至少需要3至5年時間,在核一、二、三都重啟或延役下,電力供應無虞,再往SMR方向研究才比較務實。

 賴清德與侯友宜一個在中央一個在地方,針對重啟或延役核電相關議題,都各有民意的挑戰,柯文哲則因沒有執政包袱,對核電政策的態度最直接明確。但無論是賴清德的「核電備用說」,還是侯友宜的「核電選項說」,抑或是柯文哲的「核電延役說」,民眾關切的是,究竟他們只是說說而已,還是真的已經有對策,或至少有團隊在研究解決方案?從3位總統參選人後續的發言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他們對能源政策認真和負責任的程度。這一點,選民一定會嚴格檢視。

 台灣已經為挺核、反核爭吵了幾十年,所有可能引發的問題也反覆討論了無數次,更因民進黨蔡政府粗糙草率的電力政策飽嘗苦果,深切了解好高騖遠的能源配比後患無窮,大家受到這麼多教訓還學不乖嗎?因此,請3位總統參選人提出務實可行、符合國際減碳要求的能源政策,不要口號,只要明確的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