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貸款援助 台灣經濟大補

佐藤藉此訪問行程,除了爭取中華民國政府對琉球回歸日本的善意理解外,還對臺灣經濟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援助。亦即,雙方於1965年9月22日於東京簽署協定,由日方於1965會計年度至1969年會計年度撥付1億5千萬美元之貸款予中華民國。
這些貸款近八成是投資於下列六大項目,其中曾文水庫為4,400萬美元,鋼鐵廠興建為3,352萬美元,臺電輸配電線路工作1,593萬美元,臺糖生產設備更新892萬美元,臺肥新肥料廠775萬美元,臺電下達見電廠611萬美元。這些基礎建設的貸款,對臺灣經濟的提升,民眾生活的改善,可從以下的具體數字一覽無遺。
例如僅曾文水庫一項,就可使嘉南平原原本平均三年才能收割一次的水稻,因灌溉水量的改善,進步為三年兩穫,每年得以增產糙米14萬600公噸,砂糖7萬400公噸。除此以外,還可水力發電,年發電達2億5,618萬度。而鋼鐵廠方面,除了得以籌建年產100萬噸大煉鋼廠以外,亦能同時更新唐榮鐵工廠的設備,讓其每月生產量從 1萬噸增加到5至6萬噸。電信設備的改善,使室內電話容量及長途電話容量各增加2%及18.6%,亦讓臺灣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話從1965年的1.21具提升到3.79具,成長率為3.1倍。
臺肥及臺糖皆面臨設備老舊的問題,藉由設備的全面更新,大幅地改善。前者在4年後,每天可生產尿素300噸及硫酸銨450噸,讓國內肥料不僅可以自足,亦可將多餘肥料加以外銷賺取外匯。後者需時10年,爾後每年可增產糖1萬7,000噸,節餘蔗渣26萬噸。
臺電下達見電廠工程,則屬臺電大甲溪流域電力開發計畫的一環,大甲溪流域電力開發計畫在大甲溪上游興建德基水庫,並順流而下,建立達見、下達見、谷關、天輪、馬鞍和石岡6個水力發電廠,預計1975年完成之後大甲溪流域的總發電量達113萬多瓩,相當於1965年臺電的總發電量,而其中下達見電廠便貢獻36萬瓩,十分可觀。(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