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道拚場 誰領風騷

716「司法改革,居住正義」的參與人數,儘管只有2萬到2萬5,不如事前所預估的4萬人之多,最擅於動員的民進黨拒絕參加,當然是人數銳減的最大原因。
716大遊行,由於參加的政黨各有立場,各黨的代表儼然將此當成了政見發表會,時代力量的王婉諭,對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黨,左右開弓,炮火猛烈,最具代表性。
不過,其他具有「準」總統候選人資格的郭台銘、侯友宜及柯文哲,倒是有志一同,均集矢於民進黨,「下架民進黨」幾乎成為共識。
郭台銘、侯友宜、柯文哲三位先後登場,郭台銘儘管口舌有點遲鈍、結巴,但也頗能掌握到群眾氣氛,贏得不少掌聲;侯友宜沉沉穩穩,但有點照本宣科,不但不能激起群眾回響,甚至還有噓聲出現,連王婉諭的掌聲都比他多。
柯文哲大概是全場表現最亮眼的,台風靈活、順暢自然,每有停頓,皆迎來掌聲一片,可見其受年輕人歡迎的程度,可以說,幾乎就是為柯文哲量身打造的場子了。
國民黨台上的人數最多,但與台下群眾的反應對照之下,侯友宜的聲勢,是否能夠拉抬得起來,恐怕會相當困難,國民黨似乎應該讓侯友宜受一些演說特訓了;柯粉應該來得不少,因為一心想要「換侯」,故在侯友宜演說之時,反應冷漠,甚至報以噓聲,台下還會有「割侯」的標語,顯見侯、郭之爭,尚未了局,這是國民黨最大的危機。
說來也是非常弔詭、諷刺,「司法改革,居住正義」,本來是民進黨當初信誓旦旦,必欲改革、解決的問題,但7年多以來,民進黨反而成了「司法不公正,居住不正義」,必須加以唾棄的對象。
716大遊行「下架民進黨」的呼聲強烈,這不但是非綠陣營的公約數,更應是全台灣民眾應該戮力以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