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穩健邁向國際
社會觀察
侯友宜9月訪美並投書《外交事務》期刊,大談治國願景。時隔迄今,觀諸各界評論和批判,主要針對其國防與兩岸關係政策,特別是「3D戰略」嚇阻、對話與降低風險。觀察其內涵,這套論述確實提出台灣在國際上可扮演六大角色,強調務實且同時運用多重手段的政策,令人備感期待。
鑒於美中正進行長期且全面性的戰略競爭,加上北京對台行動軟硬交錯,無論選後總統寶座落入誰人之手,都要面臨我國在兩大之間難為小、諸多變數非操之在我,及國際活動空間有限的困境。
侯友宜在專文中表示,台灣在國際上可扮演六大重要角色:「區域秩序與民主價值的維護者、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的領航者、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的推動者、人道關懷與援外的貢獻者、兩岸和平的促進者、台海安全的捍衛者」。筆者觀察三點如下。
首先,侯市長並非消極應對時局,而是發揮積極與主動精神,主張在國際與兩岸層次扮演維持穩定,甚至是促進和平的一方。另一方面,科技、數位、永續發展、綠色經濟與人道援助等非傳統領域既是我國強項,也是全球關心的公共議題。預期為各方接納的可能性較高。
其次,上述非傳統領域協助我國擴大國際空間並非侯友宜創見;綜觀各參選人雖也提出藉由非政治領域推動國際交流與參與,卻未如侯友宜拋出全面整合我國既有優勢與影響力,傳統與非傳統手段相輔相成而促進國際參與。事實上,國家政策牽一髮動全身,任何領域的政策都與其他面向政策具高度關聯,能以整體面思考台灣未來應如何擴大國際社會參與,足見其目光獨到之處。
最後,投書雖未對六大角色的實質內容作出清楚論述,合理推測應是篇幅限制,故無法進一步著墨。但若結合文中其他部分,侯友宜實際上已提出政策藍圖。在目標上,要實現台海與區域穩定和平,及爭取國際社群對我國認同與奧援;在作法上,透過全面性布局,在高階與低階政治議題同時並進;在合作對象方面,則不限於美、日等傳統支持者,更涵蓋澳洲、韓國、印度及東協國家。
長久以來,面臨艱難的國際處境,如何擴大國際空間參與一直是我國各界關注的重要課題。相較其他參選人,侯友宜正視當前形勢並提出務實且穩健的方案,預期可在國際場域建立新的著力點,擴大我國對國際事務及活動的參與。(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