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2朱雲鵬

給和平一個機會

名家專欄

image
(示意圖/達志影像)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等一行訪問北京,與大陸官員就各項議題進行對談,包含剛發生以巴戰事中伊朗的角色、企業競爭環境、貿易管制等。同一期間,大陸官員與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進行視訊會談,希望進一步開展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專家等交流對話與合作,共同推進COP28的成功舉辦。

 但是在此同時,美國政府前國安顧問博明接受訪問,發表鷹派言論。他「不看好」美中的緩和,強力批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剛離開大陸,華為就發布一款手機,成功打破她制訂的出口管制。他認為,經濟疲軟不會使大陸手軟,反而會考慮鋌而走險;對付北京的最好方法就是硬實力,也就是加強軍備。

 類似的矛盾每天都在上演,在美國上演,也在台灣上演。國慶日主視覺設計彰顯「Taiwan National Day」,沒有中華民國,馬前總統因此拒絕參加典禮。而在國慶日當天,總統致詞的基調是保持現狀和維護和平,但對於攸關台海和平的九二共識,還是和以前一樣,絕口不提。

 基本上,過去50年來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基礎,就在美中戰略和解以及《中華民國憲法》之上。《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言我國領土為固有疆域,台灣和大陸地區都屬於中華民國領土,只是我國目前的治權不及於大陸地區。這樣的憲法,使得美中得在導引雙方關係緩和化的《上海公報》中,得以宣稱「美方知悉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堅持有且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對這一立場不表異議」;就是所謂的美國「一中政策」。

 這樣的政策基調,隨著美中關係從和解轉向競爭,甚至轉向抗衡而日益遭受挑戰。在艾利森《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艾氏列舉了未來美國政策的四個選項,其中之一是「破壞」,內容為「支持西藏和台灣的獨立,中國毫無疑問會對這些舉動採取暴力的反應……。通過鼓動中國內亂,讓北京無暇他顧,美國可以避免或至少大幅推遲中國對美國統治地位的挑戰。」這不是艾氏本人的偏好選項,但他把這樣的「挑釁」列為未來可能的發展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美國鷹派人士極端立場的由來。川普時期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之前就公開主張美國應該直接承認台灣獨立。另外一位也受邀來台的波頓,也曾經做過類似的建議。

 同樣在川普時期曾擔任國防部官員的柯伯吉,在其《拒止戰略》一書中則更直接主張,美國應該「迫使中國用一種會激發美國盟友危險意識的方法作戰」:中國基於本身利益會竭力避免它陷入(對鄰國形成巨大威脅的)情境,所以要確認北京會照這個劇本演出,很可能需要用故意的行動來激發。美國及其盟友必須籌備、擺出姿態、採取行動來迫使中國不得不採取會讓盟國覺得它可怕性超過想像的行動。

 他主張「對台灣的民間設施提供反飛彈防禦是不智之舉」;意思就是,缺乏反飛彈防禦才會讓中共在攻擊時造成台灣民間的重大傷亡;如此一來,就會激起美國及其盟國人民的公憤,於是協力抗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書被《華爾街日報》選為當年度十大好書之一。

 筆者最近出版《給和平一個機會》一書(時報文化),書中呼籲,台灣各界要重視美國輿論變化,要多與美國主張和平的理性人士交往;另外也要捍衛《中華民國憲法》,不要繼續執行「去中華民國化」。只有這樣雙邊努力,和平才有比較大的存活機會。(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