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馮國豪

議場以力服人 不能忽略說理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過去陳水扁擔任民意代表時,最有名的問政三部曲就是「衝突、妥協、進步」,他同時也說「衝突不是本意,進步才是旨意」,或許在野陣營在進行國會議事攻防與政治鬥爭時,可以阿扁為師,才能獲得更多成果。

 從5月17日立法院開始審查國會改革五法,朝野三黨就爆發激烈衝突。在總統就職日後,5月21日開始,民進黨從武鬥改為文攻,透過議事策略盡可能拖延修法時程,爭取時間加強對外論述,同時也號召支持者包圍立法院給在野藍白陣營施加壓力。

 在新國會開議初期,藍白聯軍就先下軍令狀,要在520將國會改革法案盡速過關,以免夜長夢多,但民主政治是一個說服的過程,不只是要說服對手,更是要說服支持者與潛在支持者,為未來政策議案推動累積更多社會資本。在議場上輾壓對手固能獲得一時快感,絕不是最終目的。

 重新檢視立法過程,藍白兩黨草案於4月1日首次排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接著經過2場委員會、3場公聽會;但本應在委員會經過逐條討論的提案,4月15日審查時,民進黨團一共提出44次散會動議,而藍白黨團則在人數優勢下否決散會動議,最後在沒有針對條文討論及朝野無共識下將全案保留、交黨團協商,擔任主席的國民黨召委吳宗憲宣布全案審查完畢,把總計超過70條修法條文送出委員會。這個過程民進黨固然只想阻撓不願認真審查,但藍白聯軍也確實沒有逐條審查討論。

 到了5月16日,為期1個月的法案冷凍期結束,立法院院長韓國瑜雖召集朝野協商,但各黨協商期間僅討論立法宗旨,就受到民進黨刻意延宕,仍未能仔細檢視條文內容,最後無共識、無結論即送交院會;藍、白兩黨再以修正動議方式提出「整併版本」,導致不少立委到表決前夕都還不清楚最終提案內容,隔日5月17日即開始院會二讀表決,前後僅歷時46天。

 其實在兩軍壁壘分明的情況下,占有62席的藍白聯軍在正常狀況下投票一定能輕易打敗民進黨,可想而知民進黨也一定會刻意無理的延宕議程,筆者深知藍白兩黨一定是想先將國會五法完成後,讓官員從過去的囂張跋扈回到正常質詢答辯,之後再推動各項民生法案,但如果立法過程單純以「力」服人,而忽略了「說理」的過程,未來即使在人數優勢下順利過關,但反而蓄積社會不滿的能量,對兩黨而言可能得不償失。

 不要忘了選民對立法院新會期的期待是推動包括「打詐四法」在內的民生法案,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已經出手,如果藍白兩黨還深陷國會五法泥淖,又無法對外做有力的論述,可能在24日之後被綠營裡外夾擊陷入困境。(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