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管理 醫籲血紅素7以下再輸血
節流並降低術後併發症
台灣的捐血率是全世界最高,但即使如此,血液供應仍跟不上需求,2023年的全血用血量達255.1萬單位,約比10年前增長12.3%;專家指出,台灣過去不重視缺血問題,醫師習於寬鬆的輸血行為,現在須改變觀念,推動「病人用血管理」以減少不必要的輸血。
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表示,高齡化社會來臨,除外傷手術開刀輸血,部分慢性病併發症也可能需用血,但日本65歲以上高齡者佔29%,用血率佔0.3%,反觀台灣銀髮族佔19%,用血率卻是日本同齡近3倍,約0.8%。
闕宗熙指出,國內醫療機構一直存在輸血過度問題,病患只要有一點貧血,手術就會輸血,但高齡病人只會越來越多,若再不節約用血,2027~2029年就會出現供輸死亡交叉。
闕宗熙指出,澳洲2012年時就開始推動PBM病人用血管理,因臨床發現,手術時輸血越少,住院天數、術後併發症都會降低,後來美國、香港3年前相繼推動,規定病患血紅素降到7以下才能啟動輸血(正常為12~13g/dL),推行後,執行率從40%拉升到60%,不僅術後併發症降低,血液存量也增加。
闕宗熙表示,國內大多數醫院當病患血紅素10時就會輸血,執行率僅2成,甚至出現區域醫院輸血率竟比醫學中心還高的情況。他呼籲健保署應利用普查公布各醫院用血,作為用血控制參考,並透過評鑑等行政手段,審查及管控臨床對各類疾病用血模式,提升輸血醫療品質。
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每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等各醫療機構,輸血量每年都呈小幅成長,為節約用血,健保署、醫事司與台灣輸血學會合作進行「台灣臨床血品輸用狀況調查」,普查各醫院的輸血數據,希望從中分析找出用血異常醫院原因,「計今年年底前,訂出診療指引,盼能「節源」更精準管理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