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轉向的啟示
兩岸正能量/專欄
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的驚天槍擊,讓川普再度成為問鼎美國總統大位的最強有力人選,這也讓世界各國不得不重新思考川普上任之後的對美政策和世界格局變化趨勢。不過,有一個國家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重新思考,那就是最近一直與大陸齟齬不斷的菲律賓。
小馬可仕上台以來,一改上一任總統杜特蒂的友中政策,對外全面倒向美國,甚至充當美國抗衡大陸的馬前卒,在南海問題上完全摒棄原先與大陸達成的諸多共識,包括檯面下的君子協定,這不僅激化了南海緊張局勢,而且也讓大陸對菲律賓的國家信譽產生強烈質疑。其結果就是大陸通過海警船艦對菲律賓採取強力措施,雖然還沒有正式付諸武力,但已經讓菲律賓感受到空前壓力。
菲律賓之所以要頻頻製造事端,當然跟美國的強力施壓有關,但美國並沒有為菲律賓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雖然他們多次口頭警告稱,如果菲律賓軍隊在爭議海域遭到武裝攻擊,美國有義務保護這個重要盟友。但這種警告連菲律賓人自己都不相信,在中菲爆發海上衝突之際,菲律賓方面甚至還要緩頰說還沒有到這個地步。
於是我們也就看到,務實的菲律賓人開始與大陸展開協商,雙方固定的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BCM)也於7月初在馬尼拉舉行第9次會議,儘管雙方依然有巨大分歧,但也達成了不少共識,其中就包括外交以及海警層面的溝通機制,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建立元首層級的溝通熱線。這三個溝通渠道的重新恢復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方面代表了菲律賓主動示好的意願,另一方面也證明中國大陸方面也願意通過對話方式解決問題。雙方直接溝通的結果,自然就會讓美國的干涉乃至挑撥,失去了發揮空間。
菲律賓顯然比烏克蘭聰明,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如何,也能理性分析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所在,在權衡美國壓力和鄰國關係之後,自然懂得對話比對抗更重要,反觀區域內更為敏感的台海關係問題,做為當事方之一的台灣顯然就表現的沒有那麼理性。
兩岸雙方的海上爭議近來也有大幅上升的趨勢,但賴政府並沒有思考如何趨吉避凶,而是任由雙方矛盾激化。問題在於,跟美國簽有盟約的菲律賓都不相信美國的保護,為何台灣會天真的期待美國會真的出手相救。更何況,很可能會重新上台的川普,一再展現出商人本色,既要台灣付更多保護費,又要跟大陸討價還價。
解鈴還須繫鈴人,賴政府應該放棄炒作兩岸對立來鞏固自身政權的想法,務實面對兩岸紛爭,思考如何化解,而不是只想著從中得到某種政治利益。誠然,對賴清德來說,當務之急確實是如何保住2028年之後的執政權,因此才有對陸強硬和對內政爭的出現,但問題就在於,如果矛盾失控,兩岸紛爭引起台灣社會內部的反彈和普遍擔憂,那麼台灣就要像菲律賓一樣必須做出抉擇,這顯然不會讓執政者的主觀意願來決定,所謂形勢比人強,屆時再來轉向,恐怕就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