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李文輝╱綜合報導

上海提籃橋搬遷 遠東第一監重生

image
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已搬遷到青浦青東農場監獄片區。圖為上海虹口提籃橋猶太難民歷史街區。(中新社)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監獄管理局證實,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的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已搬遷到青浦青東農場監獄片區,搬遷後,繼續保留「提籃橋監獄」名稱。監獄原址何去何從引發關注,官方曾有意興建主題博物館。

 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提籃橋監獄搬遷呼聲由來已久。《上海地方誌》介紹,提籃橋監獄地處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始建於1901年,1903年5月正式啟用,後經改、擴建,至1935年形成現有布局規模(現存建築物均為1917~1935年間建造)。

 提籃橋監獄占地60.4畝,擁有10幢4-6層監樓,近4000間囚室,還有工廠、醫院、炊場、辦公樓等建築,共有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公尺。監獄四周有5公尺多高的圍牆,內部除普通監室外,另建有橡皮監(防暴監房)、風波亭(禁閉室)、室內刑場(絞刑房)和室外刑場等特種設施。

 因建築精良,規模宏大,受刑人收押數量多,最多達8000多人,大於印度孟買監獄和日本巢鴨監獄,提籃橋監獄一度號稱「遠東第一監獄」。

 這座監獄最初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德路監獄」;1949年5月後,改稱「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1951年8月更名為「上海市監獄」,1995年6月改名為「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提籃橋監獄基本保持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風貌,2013年5月被大陸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提籃橋監獄曾囚禁過不少中國近現代著名人物,包括章太炎、鄒容、任弼時、王孝和等。中共建政以來,提籃橋監獄收押、改造、教育大批罪犯,比如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汪偽政府的政要高官汪曼雲等人。

1999年12月提籃橋監獄十字樓設立「上海監獄陳列館」,近3000平方米展區展示中國監獄史、上海監獄史等。

「提籃橋」幾乎是上海監獄代名詞,實際上提籃橋區域不只有監獄,還有摩西會堂、下海廟以及舟山路沿線里弄住宅等各類歷史老建築群落,因二戰時期猶太難民聚集而獨具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