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 新竹新豐掩埋場曾連燒14小時
北市內湖垃圾山除毒瘤8年抗戰

全台各縣市垃圾掩埋場火警頻傳,掩埋場的火災除撲滅難度高,焚燒過程又衍生空汙、臭味等環保問題,由於各地垃圾山短期內無法去化,掩埋場儼然成為當地不定時炸彈,餵縣民有毒氣體
。環境部擬3年投入12億元改善,但當年曾投入巨資與人力處理內湖垃圾山及五股垃圾山經驗的雙北市而言,根本是杯水車薪。
新竹縣新豐掩埋場今年4月大火,消防隊不分晝夜滅火又復燃,延燒多日使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位於下風處的竹北市尚義里長曾福直指「味道真的很重」,無論掩埋場起火與否,臭味歷久不散,尤其吹北風、西北風時,都要趕緊發口罩給里民。而這不是新豐掩埋場第一次大火,去年7月中也曾發生連燒14小時,動員百餘位消防人員才滅火。
像新竹縣新豐掩埋場失火,在全台各縣市不斷上演。環境部表示,預計3年內投入12億元,補助地方政府將裸露垃圾覆土掩埋、分選打包,並請各縣市提報改善期程,但換算全台每1縣市能分到的經費頂多數千萬。
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表示,台北市在1970年時僅有1座內湖垃圾山,因不斷發生大火產生垃圾悶燒問題,1983年緊急開闢福德坑掩埋場,後因掩埋場滿了,1994年另闢山豬窟掩埋場。
盧世昌指出,掩埋場垃圾基本不會清運,當年啟動內湖垃圾山清除,也是大工程。垃圾山開挖必須先分類,過程會產生資源回收物、可燃垃圾與土方,經北市議會通過3.8億元,但土方也因台北港填土造地獲解決,前後花費約8年才終於「脫胎換骨」,以綠色大地面貌成為內湖復育園區。
新北市環保局也以新北近期處理過去垃圾掩埋場的經驗為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為例指出,該處共清運3萬9000噸廢棄物,清除處理費用每噸1.3萬元,共計5億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