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江飛宇/綜合報導

國造坦克先聲 M48H勇虎戰車

image
我國自製M48H勇虎型戰車。(本報資料照)

 政府轉進台灣後,主要武器裝備都是接受美國援助,且多數是美軍剩餘軍資,隨著越南戰爭走向尾聲,美軍M48A3坦克也成為剩餘軍資,其中300多輛轉移到中華民國陸軍。1979年兩國斷交,台灣武器來源瀕臨斷絕。在這種狀況下,政府展開多項培植自主國防工業的計畫,其中包括坦克自製。

 1982年,華盛頓與北京簽署817公報,限制美國對台軍售數量與品質須逐年遞減,台灣軍事防衛進入黑暗期。然而,華盛頓也深知,此種綏靖主義必然是將來的歷史汙點,於是對台軍事支援改採迂迴策略,勇虎坦克就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

 雖然勇虎坦克是兵整中心自製,但實際上是以美軍M60A3的底盤,加上M48的砲塔,再整合M60A3的105公釐主砲,並改裝全新的射控系統。軍方編號CM-11,美軍則稱之為M48H,H意味著M48與M60的混和體(Hybrid)。

 1990年4月14日,M48H正式公開並服役,被命名為勇虎式坦克,雖然此時西方坦克早已進入M1A1、豹2、挑戰者的層級,但這輛勇虎坦克仍然對台灣防衛十分重要,意味著國軍坦克主砲邁入了105公釐等級,聯勤隨後也取得主砲與砲彈的自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M48H的觀瞄系統,採用先進的數位/類比混合式彈道計算機,並提供二維穩定觀瞄與炮身穩定設備,加上雷射測距儀、熱影像與星光夜視儀,使得勇虎坦克的射控能力與同時期的美軍M1A1艾布蘭坦克水準相當,也高出日後引進的M60A3TTS坦克。

 勇虎坦克共生產450輛,對當時的國軍防衛相當重要,不過它也有明顯的缺點,就是「貴,且落伍」,其總體性能僅是1970年的水準,單價卻相當高昂,這反應了台灣國際處境的悲哀。

 1990年以後,隨著國際大環境改變,817公報的詛咒日漸消退,美國對台軍售的束縛放鬆了不少。此時正逢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結束,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快速汰除M60A3坦克,意味著這些坦克成為剩餘軍資,可廉價出售給美國盟邦。1994年及1996年,台灣分別購入160輛及300輛自美軍退役的二手M60A3TTS,交由陸軍和陸戰隊操作。不過,經過20年的服役,原本就是二手軍資的M60A3TTS顯得更為老舊,性能也無法與世界一流坦克相比,同樣的困境亦發生在M48H勇虎坦克,更換新一代坦克實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