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張延廷

川普2.0國際戰略 台灣迷途

image
(圖/路透)

 面對川普2.0的國際新戰略形勢,各國都積極準備因應方案。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提名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曾指出,台灣在先進晶片與世界貿易地位所處形勢極為重大,即使中國解放軍數量超越美國,美國軍事力量也必須準備好。反觀台灣,面對國際新形勢卻似乎尚未跟上腳步,走在戰略迷途中,令人憂心。

 拜登在任期最後階段,日前批准烏克蘭使用美製長程「陸軍戰術飛彈」(ATACMS)攻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他雖未授權駐歐美軍升級戰備,此舉卻已為川普上台後的全球安全環境增添變數,形同將球拋回烏克蘭。儘管澤倫斯基不可能冒核戰風險放手一搏,但觀察目前歐洲的政治風向,不難看出川普有意將烏東地區作為停戰籌碼,換取普丁的信任。但若如此,美國對歐洲的誠信基礎將面對新的挑戰。

 美國在川普第一任期內片面取消的《裁減中程彈道飛彈條約》(INF)間接被視為俄烏戰爭的伏筆。在川普2.0時代,美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核武大國如何達成軍備管控,撙節軍費支出,將成為其國家安全的戰略選項。

 從珠海航展不難看出,中共將會持續強調「強軍」的宣傳力道,從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華東火箭軍基地,展現「東風-26」飛彈的實況便可看出此一企圖。在APEC的「拜習會」上,習近平也對拜登明言對台灣的底線,何況平壤當局在獲得俄國新軍事技術後,也會持續以同樣議題威嚇美國。

 但無論美國對中、俄,甚至北韓,都可能從外交和軍事層面強迫對手加入軍控談判,川普還可能向中、俄發出「雙邊軍控協議」的信號,作為INF取消之後和對手的協調管道。

 反觀我國,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近日與智庫模擬中國犯台兵推,與會學者評估,兩岸衝突開始後,解放軍將包圍台灣,因此美國要到第4周才有可能進行海空馳援,台灣在這之前須靠自身兵力作戰。但現實是,以台灣目前的國防實力恐怕無法撐到3周之久。

 台灣若欲達持久作戰的目的,必須具有強大的火力,並確實做好戰力保存並藏於「九地之下」,能承受對方的第一擊及後續的戰場阻絕作戰,才能夠發揮持久戰,還必須有充分後續的後勤補給及源源不斷的戰力補充,才能支撐1個月的作戰期程。

 目前賴政府一味迎合美國政府,甚而妄想透過軍購的「保護費」換取美國保台的主張,但在國際安全環境牽一髮動全身的前提下,一再忽略大國的博弈原則,卻遲未擬妥與對岸溝通交流的新模式,無異是將國家安全戰略置於本末倒置的戰略瓶頸,國安團隊有必要盡快調整相關戰略。

(作者為前空軍中將副司令、國立清華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