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鄭郁蓁/台北報導

癌篩異常難回診 醫籲給陽追假

image
醫師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後續須以大腸鏡追蹤。(本報資料照片)

 大腸癌發生人數高居不下,連續15年位居第一位,且三、四期患者明顯上升,衛福部國健署規畫明年起提供有家族史的年輕族群免費大腸鏡檢查,並訂定明年大腸癌篩檢「陽追率」目標達9成。醫師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後續須以大腸鏡追蹤,常常卡住的原因不在費用,而是年輕受薪族群排不出假,與其給予公費檢查,建議不如給予「陽追假」。

 賴清德總統提出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3的目標,政府也宣布2025年將下修大腸癌公費糞便潛血檢查年齡,由原本的50至74歲,擴大為45至74歲,有家族遺傳病史的高危險族群則調整成40歲至44歲。

 糞便潛血篩檢一旦陽性,後續追蹤非常重要。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自103年開始大腸癌篩檢陽追率約8成,去年為84%,今年目前為止有望達88%,根據癌症治療品質計畫,已和健保署一起訂定目標,希望2025年可達9成以上。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祕書長、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賴正大表示,糞便潛血篩檢後的陽追率是降低大腸癌威脅的指標,建議政府參考產假模式,雇主應給予「陽追假」,讓員工可安排休假,接受進一步檢查。

 賴正大指出,近2年第三、四期大腸癌患者有增加趨勢,而40至50歲發現大腸癌的人數也有上升,這個階段多半是忙碌的受薪族群,光是要做糞便潛血檢查都不一定排得出時間,而大腸鏡檢查更是如此,特別是無痛大腸鏡須全身麻醉,多半需要一整天的時間檢查與恢復,「拿得出自費檢查的錢,卻不一定拿得出假」,是大家卻步的主因。

 賴正大也建議,針對基因突變的早發型個案,成年後就會有發病的可能,因此建議18歲起進行大腸鏡檢查,至於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約40歲起可安排大腸鏡檢查。

 對於陽追假,吳昭軍表示,是否給假過去未曾討論過,屬於勞動部主責,尊重勞動部,但國健署態度持正面,鼓勵民眾就醫方便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