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

社論/當挺戒嚴成為民進黨的選項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韓國總統尹錫悅日前宣布戒嚴,引發全球關注與批評。然而,在國際輿論一致譴責的同時,民進黨立院黨團的官方Threads帳號卻發表貼文,公然支持尹錫悅戒嚴,稱其是為守護自由憲政,對抗被北韓勢力操控的國會。此文一出,不僅迅速遭到各界批評,甚至被韓國及國際媒體大幅報導。然而,儘管爭議持續延燒,民進黨卻僅以刪文應對,迄今並未作出任何正式回應與道歉。

鷹派膨脹 鼓吹極端手段

 這次民進黨會出現挺戒嚴風波,並不只是單純的社群操作失誤,事實上更是民進黨內部鷹派力量日益膨脹的真實寫照。他們利用戒嚴的語言,試圖合理化極端手段,為執政黨鬥倒異己提供正當性。

 正如同民進黨發言人吳崢所坦承,確實有部分民進黨支持者認為戒嚴是一個選項。民進黨立院黨團戒嚴文發布之後,大量綠營支持者都在社群上表達支持,其中,也有部分綠營幹部跟進發文。可見,民不民主、合不合法、正不正當,已經不是這群綠營支持者所關心的。是否能對抗、消滅一切反民進黨的力量,才是關鍵。

 民進黨當前內部日漸壯大的鷹派力量,讓台灣民主深陷威權陰影,並成為台灣安全隱憂。對內對外,都只有敵我兩類人,在兩岸議題喊打喊殺,在民生問題喊打喊殺,運用執政與派系豐厚的資源,由綠委王定宇、沈伯洋、王義川這類極化的意見領袖,帶領一群側翼、小編、網路義勇軍、名嘴,操弄輿論,鼓吹極端手段。這次挺戒嚴的貼文風波並非偶然,正是這股勢力醞釀已久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比如馬龍等陸生訪台團,一樁美意,體育的交流、民間的交流,讓兩岸之間終於難得融冰,可望緩解衝突與敵視。但一被極端分子逮到機會,一句「中國台北」,就成為沈伯洋口中所說,都是統戰、都是滲透。甚至「唐僧進盤絲洞」也可以被比擬得有形有色,帶動家長抗議。

 從「中國台北」的全面反撲到校園的意識形態鬥爭,少數的民進黨鷹派勢力利用資源優勢掌控話語權,霸凌多數聲音。他們以激進的方式塑造輿論,將異議者排除在外,甚至在社會各層面製造對立與分裂。

 這些行為的本質並非捍衛民主,而是通過極端化策略壓制理性,將異議者標籤化。無論是對內的輿論清洗,還是對外的強硬操作,這些行為都讓台灣的民主進一步極化,撕裂了社會的共同體基礎。他們不是捍衛民主,而是在破壞民主。

 鷹派勢力的危險在於,他們假借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誠如哈佛學者Steven Levitsky和Daniel Ziblatt在《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中所言,專制者往往透過妖魔化政治對手、散布外國勢力陰謀論來削弱民主體制。

仇視異己 扼殺多元聲音

 2019年,蔡英文舉起「抗中保台」大旗高喊民主;2024年,賴清德的鷹派幫眾卻想高舉戒嚴大旗剷除異己。正如同沈伯洋所說,錯的絕不是民進黨,因為讓民進黨從反戒嚴變成挺戒嚴的,就是把台灣推往破壞民主與戒嚴道路的藍白在野黨。當年民進黨曾以反威權為核心價值,贏得社會認同;但如今,部分鷹派成員卻逐漸成為極端勢力的代言人。他們以對抗為名,試圖合理化威權手段,甚至通過各種操作為極端政策鋪路。

 此次挺戒嚴事件絕不只是社群管理的問題,而是民進黨內部價值觀變質的縮影。當執政黨選擇包庇這些言論,而非為此公開道歉並予以切割,實際上是在向極端派勢力妥協。這樣的選擇,不僅傷害了台灣的民主價值,也讓社會對民進黨的真實面貌與走向感到憂慮。

 民主的基石在於多元與包容,但民進黨鷹派的行為正讓這些核心價值受到侵蝕。他們假借「保台」之名,激化朝野政治對立,甚至推動極端化政策,把台灣引向內部分裂與對外危機的深淵。面對這樣的局勢,台灣社會必須清楚認識到,真正威脅民主的,並非外來勢力,而是內部那股日益壯大的極端力量。唯有守護多元聲音,防止鷹派勢力的進一步擴張,才能確保台灣民主的未來不被極端政治所吞噬。

 當挺戒嚴成為選項,當仇視異己成為常態,當極端手段被合理化,台灣的民主還能走多遠?這是每一個珍視自由與公平的台灣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