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張珈瑄/台北報導

《台北追緝令》效益受疑 文化局:讓國際看見台北

image
電影《台北追緝令》在台北市從前製、製作到拍攝達3個月。(台北市文化局提供/張珈瑄台北傳真)

 台北市文化局協助法國導演盧貝松拍攝電影《台北追緝令》,有9成、超過50處地點在北市取景,有議員質疑,電影票房僅勉強超過100萬美元,劇情描寫不全然對北市正面,拍片期間還創下最多道路管制紀錄,造成極大行政與社會成本耗費,根本不值得。文化局強調,不僅製作、拍攝3個月期間促進北市觀光經濟效益,電影播出後也讓國際看見台北。

 市議員陳重文指出,文化局常以影視協拍可行銷城市作為申請預算理由,但電影對北市描寫未必正面,《台北追緝令》協拍景點地圖也是由民間自行製作,市府沒有任何配合推廣,他建議文化局與北市觀傳局應該跨局處合作,確保景點被有效推廣、發揮最大效益。

 文化局回應,《台北追緝令》在北市從前製、製作到拍攝長達3個月,市府在期間加強與中央合作,以更具規模的製作人才、場景吸引國內外官方和民間投資、取景、建教合作等,強化產業鏈的專業,同時促進觀光經濟效益。

 文化局強調,《台北追緝令》在「美國電影市場展」會場內外露出宣傳影片、海報,也特別宣傳北市影視協拍及花絮,相關報導刊登在國際電影著名雜誌、增加拍攝場景曝光度,讓國際再次看見台北。

 文化局指出,在國際上,合拍和集合資金分散風險、拓展國際市場成未來趨勢,競爭相對日趨激烈,文化局強化投資、協拍、行銷等產業鏈制度,設置「台北場景簿」打造影視拍攝場景資料庫,結合「環景720線上實境勘景」,連結亞洲電影委員會54個會員國家區域官網,與市府單位串聯官方臉書、IG平台,推廣影片及景點讓台北躍升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