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呂昭隆、崔慈悌/台北報導

配合川普 潛艦國造可能改特別預算

國防部加緊盤整優先項目 爭取今年內通過

image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三軍檢討優先採購武器項目,預料台美雙方會盡速協商新增的軍售案;圖為國防部外觀。(趙雙傑攝)

 賴清德總統上周宣示將以編列特別預算方式,將國防預算占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提高至3%以上。國安人士17日透露,國防部會將既有軍購計畫,列入特別預算,爭取今年內通過,一般預算的空間可騰挪出來做更多軍事採購,目前國防部正規畫中。據了解,台美雙方會盡速協商新增的軍售案。

騰出一般預算空間 利擴大軍購

 依國安人士的說法,研判賴政府特別預算的編列有2種方式,一是將已編列在國防預算的重大軍事投資案,如潛艦國造預算2840億元、岸置魚叉飛彈系統預算866億餘元等改成特別預算。另一種是比照前總統陳水扁於2004年所提3項軍購特別預算,將台美重大軍售案包裹在一起編成特別預算。若自2026年度起,國防預算要占GDP3%,行政院須先提出特別預算條例草案,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在編列202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同步提出特別預算,在8月底前送進立法院審議,才趕得及在今年內通過。

 川普近日要求檢視貿易夥伴對美國的不對等措施,賴清德14日立即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強調會持續國防改革,建立全社會韌性,並以特別預算方式,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國安人士昨日表示,面對威權主義集結問題,台灣在當前總體防衛工作上,提升國防預算至關重要,賴清德提出「國防預算達到GDP3%」是重要宣示,持續對國際社會釋出訊息,台灣具有強烈自我防衛的決心。

軍費達GDP3% 展自我防衛決心

 據了解,國防部會在既有軍購計畫中,依當前總體防衛所需,列出優先項目提列至特別預算,並把一般預算空間騰挪出來,做更多採購或必要規畫。

 國安人士坦言,提高國防預算當然有一部分是回應美方需求,以因應目前的形勢,我方也曾與美方溝通,讓對方了解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國防部正在盤整哪些能力及裝備具急迫性、必須優先建構,將其拉進特別預算中,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提出,並爭取在今年內通過。

 由於2025年度國防預算加特別預算及非營業特種基金,整體國防支出占GDP的2.45%,其中,特別預算為904億元;因此賴清德提出國防預算要占GDP3%,就特別預算來說,至少每年支出要超過千億元,另同步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才能達標。主計總處估算,2025年GDP為26.8兆元,國防預算占GDP3%,約為8040億元。若以今年為例推估,整體國防支出為6740億元,換言之,還有1300億元的增加空間。

特別預算需年逾千億 才能達標

 若採已編列國防預算的重大採購案改為特別預算,以潛艦國造為例,分14個年度,每年僅200億元;岸置魚叉飛彈採購案,今年編列249億餘元、2026年與2027年各編229億餘元、215億餘元。潛艦加魚叉飛彈,每年才400億元,而且岸置魚叉飛彈採購案的付款高峰期就在這3年,因此,還需再找重大採購案或中科院研製案併在一起,才能讓特別預算每年平均支出達到千億元。

 川普上任後,我三軍已開始檢討優先採購武器項目,包括空軍爭取採購6架E-2D空中預警機,海軍有意採購10架MH-60R反潛直升機,陸軍將重新建案採購M109A7自走砲等,這3項軍購合計僅1000億元,預料台美雙方會盡速協商新增的軍售案。

 「海空戰力提升」與「新式戰機採購」等2項特別預算案合計691億元,將在明年執行完畢,軍事專家揭仲曾提醒,這2案執行完畢後,行政院還要再編一個重大「新武器採購特別預算」,才能讓整體國防支出占GDP3%。國防部表示,有關具體建軍規畫項目,國防部在完成建案程序並獲賦預算前,援例不對外公開。(相關新聞刊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