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2 唐開太

川普震盪烏克蘭 讓子彈飛

image
(圖/美聯社)

 美俄外長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討論俄烏停戰,在烏克蘭缺席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基輔會晤美國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期許和美方達成具建設性的合作,但美國總統川普批評澤倫斯基續任總統的合法性,並警告他可能會失去國家。

 這個情景在亞洲具有若干既視感,有人說彷若被《雅爾達密約》出賣的中國,也有人說是1970年代被美國拋棄的越南,在國內輿論也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質疑,似乎「疑美論」也有了討論的空間。但若只因美俄開始談判,就倉促下斷言俄烏戰爭可以在短期結束,未免太過簡化問題。再據而將邏輯推論到台灣將成為下一個烏克蘭,恐怕就離題更遠了。

 很明顯的,最直接受到「川普震盪」所衝擊的,無非是澤倫斯基和烏克蘭人,除了自己沒有上談判桌外,還受到川普指責挑起戰端,媒體傳聞川普甚至準備接受普丁的條件,包括承認失土和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等。然而,俄烏戰爭的利害關係人除了俄烏兩國之外,還有歐盟國家,烏克蘭和平協議若未能顧及歐洲安全,恐怕無法永續維持和平,這對號稱「偉大的談判者」川普來說,絕對是一大諷刺。

 因此,與其在當下抨擊川普是否會出賣烏克蘭,不如再讓子彈飛一會兒,他絕對會不斷出牌,直到他認為真正想要的利益已經拿到手。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可能的結果會是什麼。

 當然有人會說,川普有濃厚的交易性格,因此也不能排除他拿台灣當籌碼,未來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交易。川普的競選目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而習近平追求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兩者是否互斥仍有辯論空間,但出賣台灣能否讓美國再次偉大?抑或北京必須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讓美國願意出賣台灣?在這兩個問題都沒有答案時,毋寧再多觀察一下。

 試想,當美國想到未來海軍艦艇經過台海,雷達幕上感應到兩邊都有敵對的飛彈瞄準時,這是不是他們想要的情景之一?還是乾脆從台灣東岸外海400公里處摸摸鼻子經過就好了?

 學術界多同意川普是一個講究成本效益的總統,他會對競爭對手和盟友都提出要求,但他也絕對不會因為要注重成本而排除任何衝突與戰爭的可能。所以川普政府在若干場合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必須嚴肅看待。

 賴總統20日出席2025「哈利法克斯台北論壇」開幕式,強調台灣將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並與民主夥伴共同建立AI晶片產業全球聯盟等,相信其中除了符合台美共同利益之外,也是國內各界對於川普政府共同的期待。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