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陳淑娥/台中報導

漁獲雪崩年收少6成 轉型缺配套

image
台中漁民嘆高經濟價值魚類掉7成,年收蒸發6成。(台中區漁會提供/陳淑娥台中傳真)

 台灣漁業資源面臨枯竭危機,漁獲量3、40年來雪崩式下滑,台中漁民嘆高經濟價值魚類掉7成,年收蒸發6成,憂心漁獲量恐難止跌。台中市漁船及漁民互助協會理事長陳建鈺表示,近年來漁獲量已探底,政府輔導漁船轉型應有配套,否則單靠漁民單打獨鬥,難闖出一片天。

 台中區漁會表示,梧棲漁港主要為近沿海捕撈,2023年拍賣量為540.5公噸,2024年跌至512公噸。不僅如此,台中重要的大宗漁獲烏魚,去年梧棲漁港捕獲量高達11萬餘尾,全國第一,但今年雪崩式下滑至4萬多尾,以每尾拍賣價300元計算,產值銳減6成,縮水至1298萬元,漁民直喊「歹年冬」。

 全台漁獲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梧棲漁港趙姓漁民說,在台中港魚場限縮及海洋資源枯竭夾擊下,昔日漁船出海20分鐘就有魚可捕撈,現在出海2小時才有魚;自己1年漁獲量減少1/3,其中季節性的高經濟魚類包括白鯧、土魠魚掉了7成,使他年收入瞬間蒸發6成。

 理事長陳建鈺指出,大陸漁船過度捕撈是漁獲量減少的主因,若跟30年前全盛時期相比,中大型拖網出海作業4、5天,回來卸貨要7、8小時,現在1小時就搞定,漁獲量差了2、30倍。 陳建鈺從事漁業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因兒子有意接手,所以陸續砸錢投資。但不少單純經營船隻者,第二代都無意接手,梧棲籍原有10家船東,現僅剩3、4家。

 陳建鈺說,近10年漁獲量探底,目前面臨漁業經營困境,台中市府與漁業署協助漁船轉型,可兼營娛樂漁船朝觀光方向發展,已開放漁民申請,漁民姑且一試,但希望政府有配套措施,否則靠漁民單打獨鬥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