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投資警示帳戶激增 郵局居冠
3年漲4.8倍 去年1.06萬個 與八大官股銀行占總數一半 恐淪洗錢防制破口

詐團猖獗,政府雖積極打詐,但難遏止詐騙一再發生,法務部主任祕書余麗貞分析發現,2024年檢警通報的警示帳戶高達12萬7039個,較2023年增加2萬8436個,其中「假投資型」帳戶6萬5858個最多;而郵局假投資型警示帳戶3年激增4.8倍,去年增至1萬619個,已攀升金融機構第1名,為詐團最愛的洗錢帳戶,總計去年郵局及八大官股銀行假投資型警示帳戶共3萬5566個,占54%,數據顯示官股銀行警示帳戶連年增加,為政府打詐警訊。
余麗貞指出,依據警政署打詐數據,無論是件數、詐欺金額,詐騙手法第一名為假投資詐騙,假投資詐騙占比平均5至6成,高峰甚至到8成多。而警示帳戶亦以假投資最多、犯罪所得金額也最高,動輒數千萬元。
2022年警示帳戶10萬774個,2023年9萬8603個,但2024年12萬7039個,逆勢增加2萬8436個,大增28.8%,2024年假投資警示帳戶6萬5858個,占51.8%,比起2023年3萬4162個,幾乎翻倍成長。
數據顯示,假投資警示帳戶,中華郵政年年增加,2022年1821個、2023年6008個、2024年1萬619個,躍居第1名,不僅3年增加8798個,較2022年增加4.8倍,當打詐是全民運動時,郵局似是化外之地、完全不設防,令人擔憂成為洗錢防制破口。
不只是郵局,2024年前十大假投資警示帳戶的金融機構,官股銀行就有5家,占總數29.8%,一銀第2位,合庫第5名、華南銀第7、彰銀第9、台銀第10,另兆豐銀排12、中小企銀排13、土銀排14,總計2024年郵局、八大官股銀行假投資警示帳戶計3萬5566個,顯示官股銀行年年都增加。
余麗貞認為,詐團利用金融帳戶進行詐欺、再迅速多層轉移財物,使執法機關難以查扣不法所得,無法填補被害人損失。原本應更積極配合政府團隊執行打詐任務的郵局及八大官股銀行,竟任令警示帳戶年年攀升,顯示官方金融機構打詐、洗錢防制意識不足。
她建議主管、監理機關應積極關注、加強監理官方金融機構打詐、反洗錢的防制作為,大幅降低警示帳戶數,讓詐團不易取得金融帳戶,打詐會更有成效,人民會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