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赴美 專家:將排擠台灣建廠計畫
高市通過P4、P5環評 台積電重申在台投資不變 學者稱未曝光擴廠計畫恐緩

台積電砸3.3兆台幣赴美投資,外傳高雄、嘉義共3個廠恐遭砍,高市府5日審查通過台積電擴建高雄P4、P5廠環評,並強調水、電均供應無虞,以實際行動給定心丸,台積電也重申「在台灣投資計畫不變」,但學者專家則直言,再大的公司資源都是有限的,台灣的建廠計畫一定會被排擠,「未曝光的擴廠計畫,很可能就會暫緩,將資源移往美國」。
高市府環保局昨日召開台積電擴建高雄P4、P5廠環評大會,針對初審會不足之處,台積電修正相關資料,經綜合考量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各方意見及開發單位答覆,高市府認為無須執行二階環評,因此通過審查。
高市府經發局表示,根據環評報告,台積電高雄廠未來全面設廠後,每日用水量將達10.75萬噸,用電需求為105萬kW,並已取得台電與台水公司供應承諾。另用電部分,5座廠房全年無休、每日24小時運作的最大用電量估算,台積電高雄廠年用電量約為92億度,以高雄2023年電力餘裕約185億度,足以支應台積電高雄廠的營運需求。
台積電表示,高雄台積擴建第4、第5期廠區環評通過,公司樂觀其成,且強調,在高雄及其他地區規畫的晶圓廠持續按計畫進行中。台積電公關處昨對市場點名高雄及嘉義3個廠建廠計畫受影響,再度重申目前台積電在台灣投資計畫不變。
不過,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肯定指出,在台灣的建廠計畫一定會被排擠,即使再大的公司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毫無節制的一直拿錢出來。只是目前台積電在台灣已經在執行的計畫,還是會繼續執行,中途停止的可能性並不高,不過還未曝光的擴廠計畫,很可能就會暫緩,將資源移往美國。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金額是過去5年總獲利,意味未來台積電會減少國內及到日本投資,台灣生產及出口都會減少,營業稅少收,周邊效應都會遞減,要擔心排擠結果。
DIGITIMES分析師陳澤嘉也提到伴隨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投資資源比重傾向美國的問題將難以避免,在台灣及海外其他投資安排需進一步追蹤。
中華信評5日肯定台積電大舉增加對美投資,長期而言將為其帶來策略優勢,特別是該公司面臨的地緣政治與不確定性方面。不過獲利能力與營運現金流量在廠房興建期間和量產初期可能因此轉弱。
台積電指出,在台灣投資計畫不變,對日本、德國投資計畫也會持續進行,至於赴美擴大投資,主要是因應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