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避孕藥轉類指示藥?今討論

本報去年10月獨家報導,食藥署重啟討論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的可行性,但醫藥界看法兩極。立委持續關注之下,食藥署今將再度召開會議,邀集醫藥界、兒少婦女團體與教育部,盼取得各界共識。婦女救援基金會則支持緊急事後避孕藥應轉為「指示藥」,提供需要民眾能在社區藥局購買,讓專業藥事人員進行用藥指導及提供衛教資訊,也爭取服用緊急事後避孕藥的黃金時間。
事後避孕藥是高劑量的單次使用藥品,作為緊急避孕措施,在國內屬處方藥,須由醫師開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過去討論決議要將事後避孕藥轉類,但受到反對,沒有照慣例公告實施,實在無法接受。台灣有1000多家婦產科診所,現在剩下600多家,發生性行為後要找婦產科不容易,全世界先進國家有80%都將事後避孕藥列為指示藥,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在內,「台灣是醫療大國,為什麼還列為處方藥?」
黃金舜強調,事後避孕藥有時效性,24小時內服用效果超過8成,到了72小時只剩4成。他已要求社區藥局著手規畫如何衛教,也開設課程找婦產科醫師、專家幫藥師上課,務必讓民眾安全使用。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表示,既然叫緊急避孕,代表是不得已且有危險的。過去曾有女性誤將出血以為是月經,又發生沒有保護的性行為,用了事後避孕藥,之後少量出血卻不以為意,結果子宮外孕破裂出血而喪命。
黃建霈表示,若開放為指示藥,藥師沒法得知購買者身分,更無法追蹤,缺乏保健知識的族群恐加深錯誤的避孕觀念,認為有藥物就不需要保險套,長期下來可能影響生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