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陳祖昌/福建報導

數位牧民進駐武夷山 開創鄉村振興新模式

image
大陸福建余村數字遊民公社外觀。(陳祖昌攝)

 2024年7月18日,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在一次記者會時表示,要吸取「數位牧民」(Digital Nomad)來台Long Stay,而在大陸,Digital Nomad被翻譯為數字遊民(下同)竟然是以「公社」的型態與鄉村振興巧妙融合,武夷山市政府也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邀請「數字遊民公社」進駐五夫鎮。

 提起「數字遊民公社」就不得不提到許崧和他的夥伴阿德,在2021年8月,這兩位從幸福感很強烈的大理跑到安吉,對一間廢棄的竹木加工廠進行改造,騰出公共空間作為辦公區域,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設施。同年12月,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了一篇推文,向數字遊民們發出入住邀請,希望能夠複製大里的生態與幸福感。許崧表示,安吉是我們選擇過的家鄉,雖然理性上我們覺得這事肯定沒問題,但內心還是有些不安,會有人來嗎?來了就能留下嗎?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來都來了」,當第一批小夥伴入住之後,開始有人思考能不能為當地做點什麼?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數字遊民可以說是見多識廣,而當地也很願意接受他們的創意與建議,進而成功的打造出公社的1.0版本,並於2023年開春之後被邀前往余村打造2.0版。

 余村數字遊民公社原來是15年地產開發失敗所留下的爛尾樓,根據許崧表示,當初他們過來勘查的時候可以說是現場一片荒蕪。他也介紹了與當地政府合作的方式,他們扮演的是PM的腳色,在提出設計規畫方案,由當地政府出資並負責施工改造場域,完工之後他們接手運營,合作期間為12~18個月。余村數字遊民公社乍看之下會覺得很像青年旅社,裡面有單人房、四人房、六人房,還有許多的公共空間。

 走進余村,因為數字遊民的進入,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案例,例如有對年輕夫妻,原本都是企業菁英,因疫情緣故化身為數字遊民,在入住余村後愛上當地環境,加上本身就是自行車的重度愛好者,所以推出了自行車的旅遊服務,還因為要做好服務,開了一家很棒的民宿。(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