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陸對台單邊促融 與重國安矛盾
美中關係未定 北京對兩岸政策按暫停鍵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學者分析,在美中關係未定情況下,北京在對台政策按下暫停鍵,但其提及兩岸制度面的經濟、社會促融,或與之後加強執行力度以及尋求兩岸突破有關。
政大國關中心6日在台北舉辦「解析2025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由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主持,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寇健文、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陳德昇、華南金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陳子昂出席與談。
談及李強的對台論述,寇健文表示,須了解中共現階段對台政策的目標就是「祖國完全統一」,對台採取威嚇與單邊吸納的軟硬兩手策略,而單邊吸納就是中共聲稱的「兩岸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赴陸工作求學,甚至成家立業。但其「融合」政策會跟國家安全有相互矛盾處,最終恐仍以安全為優先。
王信賢指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共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加的複雜嚴峻形勢,其中多次提到「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等,實際上就是在講美國,美國仍是中國的「背後靈」。中國則以多邊外交應付美中關係,也採取美國退群、中國進入的「美退中進」策略。
在美中關係未定的情況下,王信賢表示,北京在對台政策按下暫停鍵,但反台獨及反外部勢力干涉的論述,則被提到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之前,延續中共對台工作會議的基調。北京是否會擴大紀念《反分裂國家法》20周年,將是觀察大陸對台動向的指標之一。
今年報告首度提及完善兩岸交流的「制度」,王信賢說,過去北京談措施較多,但這次開始談制度跟政策,或與加強執行力度及尋求兩岸突破有關,但這部分難度很高,因為這與兩岸雙邊互動有關。
陳德昇則認為,所謂「兩岸融合」應有利益和信任兩條件,交流背後須有經濟基礎支撐,但隨著台商逐漸撤出大陸市場、兩岸缺乏交流及共機擾台等情況下,雙方摩擦愈來愈大,此種信任鬆動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