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展斷層 專家促培育人才
就業難 招生難

民進黨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核電占能源比例逐漸下降,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過去核工系所相當熱門,近年學生多朝生技醫學、奈米等科學領域發展,每年約僅10到15位學生想從事核能相關工作。學者建議,政府應該調整能源政策,重新回歸核能,有助於人才培育。
據了解,目前台電核電部門約有1800人,主要是做核電機組除役作業,隨著人員逐漸離退,核能人才減少,且現有台電核電員工年紀偏大,熟知舊技術,恐與新核能技術脫節,因此核能人才培育顯得格外重要。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表示,目前只有清大做核能人才培育,每年招收100位大學部學生中,僅10至15位學生因為想要從事核能相關工作,選擇就讀該系所,原因在於全球核能發電逐漸蓬勃發展,更有許多國家重啟核電,發展新的核能技術,即便國內沒有就業機會,畢業後到國外還是有機會。
葉宗洸建議,政府應該要調整能源政策,不論是工程顧問公司、研究單位都需要這類人才,一旦需求增加、出路更廣,自然會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核能產業,建立人才培訓制度。
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也說,核能人才斷層,就是民進黨執政強調非核家園的後遺症,為了推動綠能發電,捨去核能,不僅造成能源不足,也因工作機會減少,導致年輕人投入意願降低,希望政府能表態改變能源政策,一旦有核能需求,大專院校系所自然會有所調整。
何志勇說,要改變核能人才不足問題,政府必須有一條鞭的作法,先是改變堅持非核家園的立場,並研究核能新技術,與全世界對核能態度接軌,一旦產業有就業機會,自然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入核能研究產業,長遠來說,對國家發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