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社評/論「中國台灣省」與「台灣必歸」

image
旺報社評

 今年是大陸《反分裂法》20周年,但兩會議程、政治報告及領導人談話均未特別著墨兩岸關係,不料外長王毅在記者會上提及「中國台灣省」,兩岸議題突然成為媒體焦點。弔詭的是,話題很快轉到台灣藝人轉發大陸官媒涉台文宣,引發民進黨政府譴責並揚言開罰,加上前總統馬英九因陸生口出「中國台北」一詞而接受移民署約談,事件相互交纏,惡化的兩岸關係隱然加速惡化。

凍省 國家統一前狀態

 王毅曾主掌國台辦5年、孰悉台灣政情民意,也連續多年擔任中共對台領導小組祕書長主持對台工作會議。他在2016年蔡政府上台前曾表態承認「台灣有自己的法律體系」間接認同我憲政體系下的台灣地位,被視為向民進黨釋出的訊號,此刻他突然拋出陸方多年鮮少使用的「中國台灣省」,因而引發兩岸熱議,尤其是大陸民間普遍解讀為對台政策的重要轉變:台灣已喪失「特區」資格,一國兩制要變成一國一制了。

 但從王毅談話的上下文分析,大陸民間社會顯然「想多了」。王毅提及「中國台灣省」,是回應聯合國2758號決議涉台定位問題,其表達的是陸方一貫立場,也就是北京在涉外場合最常講的「一中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王毅口中「中國台灣省」,是強調聯合國體系下對台灣的正式稱呼是「Taiwan,Province of China」,這也是後來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補充回應說「有案可查」的理由所在。

 亞銀稱呼我國為「中國台北」,我方長期表示抗議,聯合國使用「中國台灣省」,也是我方退出聯合國54年來一貫不接受、美方近年不斷指責北京之處,但這正是複雜又敏感的兩岸關係「現狀」的核心:中華民國政府依憲法領土涵蓋大陸、治權只在台澎金馬,但在國際社會上除了邦交國和少數國際組織外,均不接受我方正式國名。因此,抗議歸抗議,王毅所言的確是事實。更何況,台灣省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中仍然存在,凍省只是「國家統一前」狀態,以「中國台灣省」作為中華民國台灣省的簡稱,何錯之有?

 王毅這裡談的是陸方所界定的兩岸「現狀」,而非未來目標或統一模式,這類宣示固然有反獨促統的考量,但並不意味對台路線或政策方向的轉變。

 大陸官媒文宣將王毅這句話做了擴大詮釋及去脈絡化的解讀,加上眾多台灣藝人在微博上轉貼「台灣唯一稱謂是中國台灣省」,的確給大陸普通民眾乃至台灣社會造成了北京對台政策重大調整的觀感。這與2年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前,陸媒擴大解讀當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拭目以待」,致使大陸民眾誤以為北京即將對台動武,給人相似之感。

統一 要說服台灣社會

 台灣藝人轉發的另一則文宣「台灣必歸」,遣詞用句亦值得商榷。正如王毅在記者會上所說,「台灣回歸中國已經80年了」,這裡的「80年」指的就是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從日本重新回到中國、也就是中華民國的版圖。北京曾鄭重宣示,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的再造,而是政治對立的結束。可以說「兩岸必統」,但不能說「台灣必歸」。兩岸統一是雙方人民接受,在共同的憲政體制與政治秩序規範之下,共同行使中國人當家做主的權力,這也是和平統一的真諦所在。

 從馬前總統、退將、藝人到基層里長,民進黨政府濫用權力壓制、恐嚇人民表達自己是中國人的權利和自由,理當嚴正批評。但另一方面,「兩岸關係無小事」,大陸的和平統一願景,終究要說服台灣社會、讓台灣社會心甘情願接受。

 近年來台海情勢敏感而脆弱,大陸的戰略定力應該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最大支撐,相對而言,如何讓包括台灣藝人在內的台灣民眾自主表達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與熱愛,而非「照表操課」轉貼官媒文宣,大陸可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