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張厚煒/綜合報導

AI尋親 助亂世離散家庭重聚

image
熱門話題

 上世紀的亂世,造就數百萬人離鄉背井,從此與家人分別。70多年後的今天,一群兩岸青年學子成立「AI寶貝」志願服務隊,利用自行設計的AI圖像修復系統,將每個尋親者手中,隨歲月流轉而日漸模糊的圖片恢復清晰,增加尋親成功率,幫助更多離散家庭團聚。

 「AI寶貝」志願服務隊現有隊員60餘名,成員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其中包括3名在大陸就讀大學的臺灣年輕學子:顏旭輝、張紹琳以及陳虹秀。

 「AI寶貝」是由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盛建中創建,起心動念是2020年的一則尋親訊息。當時盛建中看到尋親訊息張貼的照片模糊難辨,就決定發揮所學,招募志同道合的大學生,耗時半年研發出「AI寶貝」圖像修復系統,透過全域修復、人臉增強、超解析度重建等功能,把模糊圖片修復清晰,以增加尋親成功率。迄今已幫助1000餘人修復圖像,並有19人尋親成功。

 目前就讀華中科技大學的顏旭輝,加入志願服務隊的動力來自母親。住在台灣的顏母從事老年人看護工作多年,常接觸1950年代由大陸遷移到台灣的老人。

 顏旭輝說:「他們當中,有人如願找到大陸的親屬,但更多人是帶著遺憾去世。」所以得知「AI寶貝」後就毅然投入,負責對接尋親家庭、收集尋親訊息,也時常與顏母向親戚、朋友介紹AI尋親。投入AI尋親工作近一年,顏旭輝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協助住在新北市的年輕學子梁晉瑋尋找外祖父的家人。他表示,梁晉瑋的外祖父梁儒大,祖籍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1988年曾回鄉探親,但去世後,兩岸親屬就失聯。

 2018年,梁晉瑋到武漢求學,趁機尋找住在湖北陽新的親人。他根據外祖父留下的線索,並與湖北省等部門多方聯絡,終於在陽新縣下樑灣的族譜上找到梁儒大的名字,並拿到梁儒大回鄉探親時與侄兒們的合照,但可惜的是照片已模糊難辨。後來,「AI寶貝」志願服務隊免費修復照片,確認照片中人的確是梁儒大。2024年5月,梁晉瑋前往陽新,成功與親屬認親,雙方相擁而泣的一幕,讓顏旭輝感慨不已。

 在服務隊負責設計工作的張紹琳,選擇成為志願者的原因是「想讓更多台灣人像她一樣,找到自己的根。」現年20歲的張紹琳說,爺爺祖籍武漢,兩岸恢復往來後,憑藉留存的老照片、記憶中的老家地址和族譜,成功尋回親人。

 22歲的陳虹秀是服務隊技術組成員,正忙於開發與優化人臉變老技術演算法。她表示,即使尋親無果,照修復後,也能讓尋親者見到親人不同階段的可能樣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情感缺失,緩解思念之苦。(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