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林洛安/綜合報導

神醫華陀之鄉 半部三國史

image
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每日上市的中藥材有2800多種,各種來自高山深海的珍稀中藥材,在此都看得到。(林洛安攝)
華祖庵原名華陀廟,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清乾隆年間重修,是華陀的故居及醫館所在。(林洛安攝)

 位在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可能很多人壓根就沒聽過;但提到亳州的古稱「譙郡」,看過《三國志》或《三國演義》的人便不陌生,因為此處正是一代梟雄曹操與神醫華佗的故鄉。在這座擁有3700年歷史的古城裡,四處可見三國時期留下的滄桑印記,正所謂「一座亳州城,半部三國史」。

 也因為拜華陀故鄉所賜,如今的亳州盛產藥材,是大陸最大的中草藥集散地,素有「中華藥都」的美稱,其中醫藥產業的產值高達人民幣1850億元,是亳州最重要的經濟命脈。而每年一度、已持續40年的「藥交會(中藥材交易會)」, 每年吸引數千家中醫藥企業、藥商前往取經,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也是亳州每年的年度盛事。

 走進1000多畝的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所見景象猶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新鮮。據該市場的質量監管部經理劉洋清表示,市場裡有2萬多家商戶,每日上市中藥材2800多種,各種產自天南地北、來自高山深海的珍稀中藥材,在此都看得到。根據統計,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每日人流量約6萬人次,每年交易額超過560億元人民幣。

 華陀對亳州最大的貢獻,是他在醫館開闢藥圃種植藥材,許多亳州百姓至今仍有在家種植常用中藥的習慣。而華陀當年所開闢的第一塊藥圃,就位於現在的「華祖庵」。華祖庵原名華陀廟,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清乾隆年間重修,現已擴建為「華陀紀念館」景區,由華陀廟祠、華陀故居、古藥園和華陀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四部分組成。

 走進華陀紀念館,可見一大片古藥園,滿植芍藥、牡丹、白菊、曼陀羅、玫瑰棕櫚等名貴中藥草及花卉,尤其華陀用來製藥的曼陀羅在大陸是禁花,極其罕見,只有在華祖庵可以在每年夏天看到盛開的曼陀羅。此外,館內也展示華佗當年施行外科手術的過程及工具。博物館裡則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一窺整個中國醫藥的發展歷程。

 華陀遺留給世人的寶藏,是由他整編推廣的「五禽戲」。五禽戲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都模仿相應動物的動作,並配合氣息調理,講究的是剛柔並濟、內外兼練。據說五禽戲是中國最早的養身功法。(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