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拿台積電博弈 當心半導體陪葬

從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到傳出可能投資英特爾,不難看出賴清德政府無論是就經濟面想解決美國關稅問題,或是就國安面支持美國的友誼,各種機關算盡,但遇上美國至上的川普,到頭來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還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和前景。曹雪芹的《紅樓夢》有段形容王熙鳳的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似乎是很適當的說明。
政治算計 凌駕經濟考量
台積電既被喻為「護國神山」,一舉一動自然動見觀瞻,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先前形容短時間和兩位總統川普及賴清德召開記者會讓他有點緊張,雖是緩頰之言,卻凸顯出台積電相關投資的「不一般」,進一步說即是充滿了潛藏的政治意味。台積電強調投資是考量客戶需求,但客戶一詞其實可以很廣義,可以指輝達、蘋果,但解讀為美國也未嘗不可。
從另一方面說,台積電的投資若是政治算計凌駕經濟考量,對賴清德政府而言,最大的「客戶」必定是美國無誤。用政府把台積電的投資當成商品賣給美國的角度,即不難理解政府在談及台積電是否經投審會核准、相關技術是否受N-1限制等,不是各彈各的調,就是重複跳針「台灣還是台積電最重要生產基地」這類空話,因為政府打定的主意就是要「滿足客戶需求」。
換言之,在雙邊政府的壓力下,台積電赴美投資已難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去是一定得去,重點是要到什麼程度。也因此,原本外界認為台積電宣布4年擴大投資1千億美元,應該已經夠了,可是現在又傳出台積電還是有可能投資英特爾,這也顯示能和美方交換條件的人並不是台積電,否則台積電也不至於搞到帶一牛車嫁妝入門還要替別人養孩子的困境。
台積電既已承諾美國,頭洗了一半,也不可能現在縮手不幹。重點是,美國是否能就此滿意,還是會得寸進尺。眾所周知川普信奉美國至上,台積電就算增加對美國投資,在川普眼中頂多是一個不那麼討厭的外人,還是不會把台積電當自己人,反觀英特爾才是川普美國主義的王道,因此就算經長郭智輝先前再不看好,台積電投資英特爾恐怕是難以避免的命運。
台積電若被迫投資英特爾,目前市場共識可能會有3種劇本,一是台積電入股並在技術與產能方面協助英特爾,確保其晶圓廠可以達到一定水準及產能,以滿足輝達、超微等大客戶的需求。但是這麼一來,勢必將引發台積電高階技術外流美國的疑慮,同時也會影響到台積電本身的訂單分配。
技術外流 禍及相關產業
第二種是台積電僅提供技術支援,但不直接參與管理,英特爾仍需自行競爭市場訂單,短期台積電不會立即受影響,但長期若英特爾技術提升,仍會成為台積電的競爭對手。最後一種就是「花錢求脫身」,台積電純入股投資但不參與管理,也不提供技術支援,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積電長期要掏出多少保護費加扶養費,會不會排擠台積電本身的支出,有待深思。
相較於擴大對美投資,台積電投資英特爾的後續影響及衝擊都更讓人擔心,除了技術外流風險、訂單轉移問題,更可能進一步影響晶圓代工市場格局,甚至動搖台積電過往長期強調「不與客戶競爭」、「錢再賺就有」的商業模式,如果因此使先前累積的信賴和商譽受損,恐怕難以修復,不像技術和市場有可能在短期內重新找得回來。
更何況,放眼全球,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的主導地位所以無可取代,關鍵除了領先技術和先進製程,另一個重點就是台積電始終強調「純晶圓代工」,在客戶間維持中立立場。晶圓代工產業原本即競爭激烈,台積電與美系客戶的關係更格外緊密,若在英特爾案做了錯誤的選擇,下錯一步棋極有可能全盤輸,不論對台積電或國內相關產業,都是一場豪賭。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台積電對台灣產業具有領頭羊的地位,也是台灣在國際談判中強而有力的好牌,但在賴清德政府與美國的博弈中,護國神山就這樣輕易被當作籌碼,政府面對川普的予取予求,非僅拿不到想像中的關稅優惠和政治保護,反而要當心賠上台灣整體晶圓代工和半導體產業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