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新加坡豐隆集團接班人

當被直接問及誰是繼任者時,郭令明首次這麼說:「我提名益智。」他補充說:「雖然他懂得很多,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就像鑽石一樣,需要打磨。協信遠創事件對他有點打擊,所以他需要一些時間,我願意給他時間。」當然,正如他所說的,接班人的人選並不是他個人能決定的事。雖然他可以提名心屬的候選人,但這充其量只是一個提名,豐隆集團下一任領導人,必須得到郭氏家族其他分支一致同意和支援。
因此,家族內部關係的背景就十分重要了。郭芳楓在1963年決定進軍馬來西亞,並指派兒子郭令明和侄子郭令燦前去。兩年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分家,當時的決定是讓郭令燦入籍馬來西亞,負責長提彼岸的業務,郭令明則回到新加坡。郭芳楓在他的自傳中寫道:「我讓包括侄子在內的第二代家庭成員擔任各種行政職務。」他的想法是由第一代郭氏兄弟的四個分支,創建一個統一的商業帝國。
然而,四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很早就開始破裂,主要裂痕出現在郭芳楓和郭令燦之間。根據新加坡先前的媒體報導,這是因為郭令燦希望得到更多馬來西亞業務的控制權。1973年,豐隆在馬來西亞的業務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實體,由郭令燦控制,不過兩家豐隆公司仍然通過複雜的交叉持股關係聯繫在一起,當然還有血緣關係媒體稱,1970年代末,郭令燦收購第一資本公司(First Capital Corp)進軍新加坡,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尷尬。1993年,一位不具名的高級銀行家告訴《海峽時報》:「這被他的家族成員視為敵對行為,因為他侵犯了他們的領地。」1997年,郭令明在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說,他和堂弟之間沒有競爭關係。他說:「令燦與我父親意見不合,但我保持中立。這不是私人恩怨。」
他在接受本書採訪時維持原有立場,表示對郭令燦和國浩房地產(GuocoLand)進軍新加坡沒有任何意見。他說:「我並不反對我在馬來西亞的堂弟來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做生意不容易,所以他過來新加坡。他建了國浩大廈(Guoco Tower)。現在,他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都成倍增加,已成為新加坡重要的投資者和房地產開發商。如果不是他,也會是別人,沒有差別。我的信念是,有個可以和平共處的家庭成員加入競爭,比有個對手跟你競爭好得多。我們坦誠共處,沒有任何爭執,互相尊重。」
多年來,郭氏支族之間的關係大體上保持融洽和平,零星的分歧和糾紛大多閉門私下解決。2020年協信遠創事件和郭令柏辭去城市發展董事會職務,是這個家族的分歧首次公諸於世。郭令明說:「至今我們仍然並存著。他的公司需要我簽字,我就簽。我們公司需要他簽名,他也會簽。所以你知道,我們可以共存。」他說,雖然在成長過程中,他與堂弟郭令燦和郭令才的關係親密,但開始工作以後就疏離了。
他一向注意飲食,但卻每天都外出用餐,因為他家的幫傭「不會做飯」,而他通常會選擇日本料理。儘管他減少糖和鹽的攝取量,但他並沒有減少工作壓力。用他的話說,有壓力是好的,因為工作是他的生命和激情所在。2023年的農曆新年他到台灣,堅持每天到不同酒店視察,始終將業務置於首位。
他強調說,當他終於卸任時,繼任者的人選必須基於他的能力和資歷,而不僅僅是血緣關係。雖然郭益智是他的首選,但他指出:「對我來說,最首要的是讓公司繼續發展壯大。因此,這個人要有進取心,善於解決問題,並具遠見卓識,否則將無法成長。你不能說,因為他是我兒子,即使他無法勝任,也要提拔他。這不是我的方針。如果他不行我還把他放在到那個位置,那整個公司都會偏離正軌。」如果在家族裡無法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選,或無法就接班人選達成共識,他不反對引進專業人士來管理公司,讓家族成員退居幕後,當股東就好。他在2011年說:「如果我的家庭成員或兒子無法勝任,我個人並不反對讓外人管理公司。」他在接受本書採訪時補充,他認為大多數家族企業最終都要走出家族管理。他說:「在我看來,我認為很多家族企業最終都要走上這條路。」在很多方面,這種情況已經在豐隆集團發生了,像千禧國敦、豐隆亞洲和豐隆金融等,幾十年來都是家族以外的人在管理。
他遇過挫折,從錯失投資濱海灣金沙的機會,到協信遠創事件,甚至不幸地看著他在紐約的千禧希爾頓酒店遭受重大損失。但正如希爾頓集團前首席執行長大衛.米歇爾斯所說:「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像每個人一樣,他也會犯錯,因為做生意不可能不犯錯。」這是《商業時報》在2012年對他的評價:「郭先生的業績紀錄顯示,他的成功遠多於失誤。在新加坡房地產開發商當中,他是收入最高的首席執行長之一,但同時也是最勤奮的掌門人之一。他是一名精明的業者,不僅擁有6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還是酒店業和金融業的老手(他是豐隆金融的掌舵人),同時也不要忘了他在貿易和製造業方面的經驗。」
(三之三;摘自時報出版《在商言商/郭令明》;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