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林縉明、陳薏云、温予菱/台北報導

教育部將編國家認同教材

深化「脫中入北」論述至教育思想 鄭英耀稱一邊一國無庸置疑

image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表示預計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大陸威脅的教材。(趙雙傑攝)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肯定學者提出的「脫中入北」論述。教育部也火速決定要深化至教育思想,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稱,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無庸置疑,教育部在今年暑假前,將編寫完成識讀中國威脅、國際情勢等教材,避免資訊被以訛傳訛、混淆概念。在野立委批評,教長說出「一邊一國」,明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新增識讀中國威脅,只會增加對立、走向戰爭。

識讀中國威脅 挨批徒增對立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開徵對等關稅,國內雖有學者建議,重新把出口重點市場轉至大陸因應困境,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卻有不同見解,日前於民進黨中常會提出「脫中入北」論述,並獲賴清德肯定,認為台灣應以自身經濟實力,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形成「全球台灣」。

 而「脫中入北」概念不僅在經貿層面,賴政府現在更要深化到教育思想。鄭英耀表示,為強化中國識讀,教育部將邀請公民、社會、歷史等學科老師組成輔導團,編撰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希望今年暑假前開發出來,給學生正確資訊、知識跟歷史史觀。

 由於近期有教師發表我愛中國、台灣是中國的等言論,引發社會議論。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邀請鄭英耀業務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張雅琳等人關注教師在校園為境外敵對勢力宣傳,政府該如何因應一事。

教師言論自由 循教育基本法

 林宜瑾指出,教育應本於中立原則,北一女中區桂芝老師被檢舉在課堂說台灣是中國的,她尊重老師民族跟國家認同,但許多家長陳情,擔心孩子認知會因為老師特殊看法受到不利影響;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老師應多角度分析說明,不可以單一角度帶過,國家認同跟言論自由該怎麼拿捏。

 鄭英耀說,教育基本法提到培養國家意識跟視野,身為教育工作者,職責要遵循教育基本法,教育要中立,言論自由要在教育基本法框架內,國家意識是不能解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人都無法接受。

 張雅琳則關切,有國中學生家長反映,國中老師要學生去看中國央視了解中國歷史,政府如何防止教育體系被滲透。鄭英耀回應,教師須服從教育基本法,恪守法律,教育人員對國家認同會有更積極、明確的規範,且把訊息傳達給地方政府。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指出,教育部長說出「一邊一國」,非常不適宜,明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現在兩岸是在特殊情況下,治權不及於大陸,但站在中華民國立場,主權還是包含大陸地區,民進黨政府不敢搞台獨,就要曲解《憲法》走實質台獨。另外,教育部長未來要新增識別中國威脅教材,只會激化兩岸對立,無助於雙方和平發展,民進黨就是想要讓台灣走向戰爭。

在野痛批教長 說法牴觸憲法

 民眾黨立委劉書彬也說,「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說法嚴重牴觸《憲法》,會導致陸委會成為失職、無用單位,教育部長作為百年樹人、台灣教育根基重要推手,須維持中立,不應只有政治意識型態。至於編寫識讀中國威脅教材,劉書彬認為,目前108課綱已把中國放入「國際關係」,若要新增識讀中國威脅,要怎麼切割「中國」與「中國共產黨政權」?重點應是兩岸關係要和諧,而非增加對立、走向戰爭,昨天許多綠委質詢教育部時,頻頻把教育政治化;他奉勸部長「真的要小心,別被隨意帶風向」。

 區桂芝表示,她所謂的「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請民進黨立委先承認這一點,就不會再有這種無聊的指控,中華民國就是中國這是憲法所訂,如果綠委不承認憲法,就沒有資格做中華民國的立委。(相關新聞刊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