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王紫涵/綜合報導

美要求與陸脫鉤 亞洲國家為難

image
《外交事務》雜誌14日報導,川普政府採取強制性「非我即他」政策,要求各國不是與美國為伍,就是承擔後果。(路透)

 《外交事務》雜誌14日報導,美國正採取的強制性「非我即他」(us or them)政策,要求各國不是與美國為伍,就是承擔後果。讓許多國家面臨艱難的選擇,對亞洲國家而言尤其困難。

 長期以來,亞洲國家擔心被迫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出選擇,美國官員先前保證不會強迫他們,如今,美國的容忍態度似乎正被更強制的手段取代。目前雖然還不清楚什麼是川普的最後通牒,可能包括抑制中國投資或限制貿易、中斷與中國的聯合軍演,或將中國視為戰略威脅等?

 在東北亞,美國認為這樣的做法在此區域最有可能成功,因為他們已經與台灣、日本及韓國在同一陣線。台灣與日本都將大陸視為對其安全利益的直接威脅,台灣今年擴大了與美國的軍事關係,日本批准了破紀錄的國防預算,並計畫與美國協調部署遠程飛彈,韓國在2023年與美日建立了安全夥伴關係。儘管三個國家努力爭取美國支持,但與大陸完全脫鉤仍十分艱鉅。台日韓都將大陸視為最大貿易夥伴,而川普的不確定性正在破壞這段穩定關係。

 在東南亞,讓其區域進一步脫離中國非常困難,事實上,該地區對美國的支持已經開始減弱。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2024年的調查首次顯示,若被迫做出選擇,多數受訪者表示東協應該與中國結盟,可能反映了當時民眾對美國外交政策的不滿。至於今年的調查,由於民眾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的擔憂逐日上升,美國最後以52%對48%的些微差距領先。

 美國在東南亞的大部分投資集中在新加坡,新加坡因此成為美國的安全與經濟夥伴。然而,遇到某些情況,例如台海衝突,新加坡的支援仍然不夠應付。一名新加坡高級外交官表示,若美國要求駐紮在新加坡的美國船艦與飛機對中國採取行動,將會是一場噩夢,也未承諾如何應對台海衝突。

 除了美國最近對待盟友的方式,人們也擔心美國是否還會在亞洲地區發揮影響力。若美國繼續施壓中國,可能會使提防中國的國家轉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