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低溫儲存 搶救台灣水韭

台灣水韭在國際學術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偶爾會經歷乾旱壓力,再加上與其它伴生植物的競爭,加速族群衰退,甚至在2006年差點發生滅絕危機。為避免極端氣候及生育地變遷而陷入滅絕危機,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團隊透過孢子低溫儲存,將台灣水韭發芽率從26.5%提升至63%,減輕未來氣候不確定性和水位波動的負面影響。
林試所說明,水韭時至今日約200種現生物種,且多數物種族群分布都極為狹隘,受到嚴密保護,而台灣自1971年在陽明山夢幻湖發現台灣水韭以來,未曾在它國被記錄,屬台灣特有物種。然而台灣水韭的生育地,只存在於面積不到0.5公頃的夢幻湖,且只有單一族群,被評估為嚴重瀕危保育等級,甚至2006年差點發生滅絕危機。
林試所補充,除了族群稀少外,台灣水韭在國際學術上也頗負盛名,在東亞水韭的演化和物種形成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DNA分子證據顯示,台灣鄰近國家的水韭幾乎都是台灣水韭的雜交後代,因此如何避免其滅絕,便是重要課題之一。
林試所目前積極研究培養技術,並發現若將浸泡水的台灣水韭孢子,放入冰箱中4℃低溫儲存,每隔2周取出一部分的孢子進行培養,便能加速其發芽。舉例來說,新鮮大孢子平均需要12周才能開始發芽,但如果低溫儲存12周後,發芽時間縮短到2周。
林試所指出,一般來說新鮮大孢子發芽率26.5%,經20周的低溫儲存後,增加到63%,且台灣水韭孢子長出幼苗比例,可由原先的13%,提升至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