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善待落地生根的人民

近日,大批陸籍配偶接獲來自內政部寄出的通知,要求3個月內補繳經海基會驗證的「喪失原籍證明」,否則將面臨撤銷身分證的後果。表面上看似一項行政補件程序,實際上卻在這片我們稱之為家的土地上,掀起一波波家庭的不安與心寒。
筆者身邊有不少陸籍配偶朋友,有人嫁來台灣30年,從青春年華走到白髮初生,養兒育女,日復一日照顧家庭與長輩,誠實納稅、依法生活。她們早已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是我們的家人、鄰居,是病床邊默默守候的照護者,是在菜市場、超商、工廠裡努力打拚的辛苦勞工。
如今卻因為一紙通知,彷彿成了隨時可能被驅離的「外人」。她們惶恐不安,四處求證文件來源與辦理方式,有人多年前已與中國斷絕戶籍關係,但因年代久遠、家鄉偏遠,根本無從取得證明;有人打遍海基會與移民署電話無人接聽,只能親自奔波,換來一場場無解的等待。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政策波及的不只是她們本人,還可能延伸至在台出生、成長、當兵、就業,甚至擔任公職的新二代。他們自幼接受台灣教育,對台灣的認同無庸置疑,卻也因為母親的身分問題陷入不安。他們不是政治的代言人,只是單純熱愛這片土地的台灣子民。
不少陸配朋友在這段時間夜不成眠,她們的擔憂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切身的生存焦慮。她們納悶:當初取得台灣身分證時,戶政機關並未要求這些資料,為何20年後卻突然補件?若真因國安考量,難道不該更審慎評估政策影響,並提出明確標準與人性化配套?
賴政府雖聲稱針對「特殊個案」可予以通融,但問題在於,誰來定義何謂「特殊」?十多年未返中國、在台生根立業的母親,不夠特殊嗎?早已視台灣為唯一家的家庭,難道還需要證明忠誠?當行政權力可以這般大刀闊斧、一體適用,那些長年以來對制度的信任,只會逐漸崩解。
兩岸婚姻從來不該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她們來台,不是為了政治,而是為了家庭、為了愛情、為了生活。她們早已在這裡落地生根,與台灣命運緊緊相繫。這波追溯舊帳的行政行動,不僅造成實質困擾,更對長年信任台灣體制的這群人投下巨大陰影。
筆者誠懇呼籲政府,請勿將陸配當作政治鬥爭工具,請正視她們對台灣的貢獻與忠誠,一個文明社會,最值得驕傲的,不是對敵意的強硬,而是對弱勢的溫柔與同理。今天我們怎麼對待陸配,明天也可能映照我們如何對待自己人。政策可以嚴謹,但更應有人味。(作者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