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社論/倒閣 讓選民重新改組國會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大罷免狂潮翻湧,民進黨施壓力道不斷增強,國民黨的抗爭動作也相應升高。全台各地檢調查察罷免綠委的「死亡連署」案,連日來已演變為大規模搜索國民黨各地方黨部、約談聲押藍營黨工與國會助理的亂局;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號召黨公職與群眾持續發動「戰獨裁」,抗議賴政府「辦藍不辦綠」、「政治司法迫害」。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長蔣萬安罕見地呼籲立法院應推動倒閣,透過國會全面改選,對賴清德總統進行不信任投票。

    突破綠營大罷免衝擊

 這是綠營啟動大罷免行動幾個月以來,國民黨重要領導人首度明確表態,提出反守為攻、主動出擊的第一個積極主張;可預見的是,此舉此言也將在黨內外引發權力卡位的微妙聯想、甚至被炒作,應予理性釐清。

 其實倒閣之議,並非蔣萬安首提,不僅卓揆早就說過「今天不是我要,是我敢、他們(國民黨)不敢」;尤其藍營基於種種顧慮與風險考量,難有定論,始終因為現實困難而採取保本策略,不如不動。很多藍營支持者更因兩個誤解而影響其認知與判斷,一是倒閣針對的應是讓民進黨的閣揆下台,為何要現為多數的國民黨也跟著都改選?二是要倒閣,為何不直接罷免總統?

 首先,憲法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委1/3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即倒閣),經全體立委1/2以上贊成,行政院長即應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因此憲法也賦予執政黨相對的防衛機制,以立法院目前結構,要通過倒閣案理應不難,但幾可確定賴總統一定會解散國會、全面改選。其次,罷免總統要先過立法委員1/4提議、2/3同意後提出的高門檻,以目前席次看根本不可能成事,頂多是讓賴清德難堪罷了。

 基於上述現實,倒閣可能是在野黨突破綠營大罷免衝擊,相對之下較具戰略高度與可行性的方案。目前共有50名立法委員遭提罷免案,其中國民黨陣營高達35人、民進黨僅15人;本屆國民黨區域立委有36人,僅金門立委陳玉珍及馬祖立委陳雪生未被提出罷免案,其餘藍營區域立委無一倖免。

 以綠營如此狂轟濫炸的罷免範圍,企圖要將藍營立委全面「刷頁」,形同另類的全面改選,反而民進黨仍有部分立委未被提罷免,而在風暴之外看好戲。因此若解散國會、全面改選,等於是把所有民進黨立委都拉進來,藍綠處在平等競爭的地位接受民意檢驗,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考驗藍白合在野氣勢

 因應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攻勢,之前國民黨一直採取被動抵制、等第二階段連署後再發動反擊的消極態度,但形勢演變至今,民進黨擺明要以抹紅、檢調查辦的方式試圖全面殲滅藍委,更嚴重的情況甚至不排除「沒收」罷綠的可能性,此時藍營不僅不應再坐以待斃,更應主動開闢新戰場、扭轉戰局。

 綠營要壓制在野黨的監督乃至壯大,目的與手段早已清楚表露,藍營對應綠營遍地烽火的罷免,之前的戰略似乎仍是淡化冷卻,這在早期的戰術操作上或許沒有問題,但當綠營的操作已擴大態勢,變成全台民意的再檢驗時,就不能再以消極降溫、使其不通過門檻為滿足的戰術,而應該揚棄個別的權謀算計,以催動支持者與中間選民,投出真正的最新民意為目標。

 現在藍綠兩黨對倒閣與否的攻防已進入虛虛實實的新盤算,原本一路嗆藍不敢的卓揆與綠營,口氣反而變得較收斂保守,恐怕要等賴總統定調才敢有下一步動作;而朱立倫主席表面上說不排除,但蔣萬安此說是否意味他有志黨主席、問鼎2028大位,隱然又成話題。加上民眾黨因柯文哲遭羈押而士氣大挫,重新改選能否還保有8席不無疑慮,此時會不會支持倒閣、解散國會後改選,勢必得作細密考量,進而影響藍白合的在野氣勢。

 在野陣營此刻必須嚴肅思考、深入估算倒閣的正負效應,倒閣必然同時兼有機運與風險,如果不倒閣,國民黨一樣必須擺脫之前群龍無首、消極被動的困境;如果要倒閣,更必須揚棄僥倖之心,跳脫個人權謀算計,以充分的覺悟、決心與行動,將民進黨的專制威權訴諸全民,正面接受最新民意的檢驗,置之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