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了川普、台積電的連環套?
名家專欄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上月3日和川普總統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擴大投資1千億美元,瞬間引爆台灣的震撼。其實回顧台積電一路走來的歷程讓人可以推測到:今日的出走美國,早就在其高層的預謀。
2020年台積電在當時川普總統的壓力下,宣布要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興建1座晶圓廠。2022年亞利桑那州廠舉行移機典禮,台積電同時宣布擴增投資到400億美元、增建第2座晶圓廠。
去年台積電獲美國通過補助66億美元時,順勢宣布把投資增加到650億美元,增建第3座晶圓廠。到了今年3月,台積電終於把最後一張圖拼湊完成:一口氣增加投資1千億美元,增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1座研發中心。
台積電短短5年間4次宣布在美擴大投資計畫,說穿了,不過是在循序推進其隱藏的「化整為零」策略,一方面避免國人疑慮和反對,另方面利於政府對投資案審查通過,逐步在美國建構一處涵蓋先進製造、封裝、研發的獨立發展基地,成為在台灣的分身,實現「台灣有事,美國沒事」的布局。若不是為了滿足川普的好大喜功,應不至於將其完整計畫提早曝光。而台灣人民,或許包括政府,從頭至尾都被蒙在鼓裡。
台積電免費奉上大禮後,台灣各界以為可換得川普對等關稅的特殊待遇,沒料到竟被課32%的超高稅率,賞台灣重重一拳;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隔日繼續表示:「美國政府要把半導體製造從台灣手中拿回美國。」從川普及其官員、美國學者的言行可察覺:在美國振興其半導體產業的背後,有一套更深沉的計謀。
在台積電投資美國的記者會上,川普說:「若台灣有事,這投資計畫將會產生重大作用。」隔天川普又吹噓:他沒花一毛錢,地表「最強大的晶片」生產就落在了美國;14日甚至說:「可以忘記台灣的晶片了。」換言之,川普達到了他所要的「台灣有事,美國沒事」的戰略目標。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就指出,台積電的大投資案換得了美國降低保衛台灣的動力,因為美國能夠生產更多的尖端晶片。1月23日媒體報導,被任命為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達默在社群平台X直言:台灣問題「對美國並非生死攸關」,即使「丟了台灣」,美國人照樣過好日子。2月美國《外交事務》刊出兩位智庫學者幾近「棄台論」的專文,呼籲華府要為台灣的可能淪陷作布局。上月18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指出,在川普眼裡「台灣不是一個重要的東西」。
從以上種種跡象可以合理推測:台積電前往美國投資扎根,以及美國要取代台灣半導體產業,只是美國為可能棄守台灣進行布局的戰略一環,而其將台灣對等關稅列為32%,重傷台灣經濟與產業,更只是棄台的起手式。
但是川普和魏哲家「台灣有事,美國沒事」的企圖,都輕忽了台灣「核心關鍵技術對外投資必須經過政府審核通過」的關卡,先進晶片尤其是核心關鍵技術的重中之重;也或許他們本就認為台灣政府的審查遇到美國就只是橡皮圖章。
弱者,只能任人宰割;手中握有籌碼卻怯於運用以捍衛家園,那就是「懦弱」,與「出賣台灣」又何異!
台積電是美國志在必得的獵物,也是台灣的關鍵籌碼。公司可以昧著良心推說國家利益與其無關,但賴政府能不對該「台灣生死攸關」的投資案,堅持採用對大陸「製程技術落後台灣1世代、3座晶圓廠為上限、未開放設立研發中心」的相同審查標準嗎?(作者為前經濟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