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社論/一旦美中在台海開啟膽小鬼賽局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美中關稅大戰已經演變為兩國經貿硬脫鉤的現實,這戲劇性一幕僅發生在短短10天之內。儘管川普的關稅策略,被許多人認為不過是虛張聲勢,但北京全然不怕與川普展開「膽小鬼賽局」,昭示著一場巨大地緣政治風險隱然籠罩在太平洋上空,台灣必首當其衝。

無感關稅戰與美中衝突

 川普第一個任期內,外界曾熱議「灰犀牛」和「黑天鵝」兩個概念。前者是指眼見逐漸臨近、卻不做應對的風險,後者是指預料之外、措手不及的風險。然而隨著近年美中對抗結構化、疫情肆虐、俄烏和中東戰火點燃,人們似乎對「灰犀牛」和「黑天鵝」習以為常、甚至變得無感。

 果然,川普2.0重返白宮初期,全球股市一路高歌,似乎遺忘了他在競選期間大談關稅戰的計畫,直到4月初端出對等關稅清單,世界才為之震驚,各國股市遭史詩級血洗、蒸發市值難以估量。這種對「灰犀牛」的無感,台灣表現得尤為明顯。早在川普勝選後,許多國家已經立即應變,如北京加緊兵推脫鉤情形、中日韓抱團推進自貿區、歐盟轉向自保,只有台灣還沉迷在自娛自樂的大罷免遊戲之中。

 賴政府或許真的天真以為,當初魏哲家風光走入白宮,象徵台灣被川普「寵幸」的起點,相信這也是至今賴總統對「脫中入北」念茲在茲的緣由之一。然而,劇情恰好相反,賴政府、卓內閣很快被關稅戰搞到人仰馬翻,即便川普在壓力下暫緩對等關稅,但一方面仍保留的10%關稅還是會對國內產業造成衝擊,另一方面政府對美談判策略也被徹底看破手腳,那就是「照單全收、奉送到底、不留底牌、沒有底線」。

 最危險的還不在經貿。賴政府不僅對關稅「灰犀牛」無感,更對美中地緣政治衝突的另一頭更大、更恐怖的「灰犀牛」至今裝作看不見。事實上,川普首個任期內,美中從經貿衝突,外溢到政治對抗,最後一度觸發軍事危機,已經被反覆證實。最典型案例是2020年底因川普敗選觸發國會山莊暴動時,美軍參聯會主席密利在未告知看守政府的前提下,曾私下緊急致電中國解放軍高層,保證不會主動向中方發起攻擊。

 現在回想當時的場景,令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可以推測,密利冒險致電北京,不排除美國軍方高層已充分感知到危險訊號,迅速決定與川普切割,以絕後患。如今密利不僅遭到重返執政的川普清算,川普2.0也正在透過掀起大規模人事風暴,在外交、軍政體系內安插只忠於自己的人馬。換言之,若美中衝突再次外溢到軍事面,若槍桿子掌握在「川普派」手裡,後果不堪設想。

尋求脫中增加台灣風險

 美中在關稅議題上以牙還牙、強硬以對的戲碼,誰說不會在未來發生在台海呢?首先,相對於美中關稅報復對台灣的直接影響,只是產業經濟層面,一旦美中在台海開啟「膽小鬼賽局」,雙方博弈就是實實在在的軍事力量對抗,賴政府的因應方案,如果是「超商轉為戰時補給站」,或是「黑熊糾察隊協助政府維護秩序」,那就實在讓人笑掉大牙了。其次,以目前來看,美中關稅戰較大機率還是走向談判桌,若未來美中在台海惡鬥,不排除最後也是坐下來談、甚至邊打邊談,屆時台灣在其中恐完全喪失角色。

 如今,美中爆發一場史詩級衝突,似乎不再是「黑天鵝」,而是肉眼可見的「灰犀牛」,雖然雙方直接交戰可能性有限,但在台海、南海等地出現軍事對峙或封鎖,可能性愈來愈大。台灣唯一可以做的只有兩點:第一,全力因應風險,但切勿以因應風險、強化國安為名,轉化為對內鬥爭、威權回潮;第二,全力化解風險,透過維繫和加深兩岸經貿、民間連結,對沖台海緊張情勢。

 賴政府務必要汲取歷史經驗。8年前川普發起對中貿易戰,當時大陸經濟受損慘重,故逼北京決心在經濟不再受制於美、為硬脫鉤做準備,如今大陸選擇正面對抗美國,就是因為大陸內循環已經建立。同理,賴政府若主動尋求「脫中」,難道不是大方給北京不再顧忌對台動武,或是台海軍事封鎖的理由?兩岸只有爭取強掛鉤、避免硬脫鉤,才是唯一化解風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