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隼性能遭質疑 基層憂白練

為精進義務役男入伍訓練,2025年復徵1年期義務役,於8周新訓期間需接受無人機、刺針飛彈、紅隼火箭彈等新式武器訓練。不過,基層已怨聲載道,認為新式課程師資未建置完備就貿然上路,尤其紅隼火箭彈性能屢遭質疑,二型火箭彈預算還因此被凍結,如今訓練最後恐怕淪為過場,難以達成訓練實際目標。
基層官兵透露,今年新式課程上路後,接訓單位志願役須再挪出時間為新式武器受訓,亦即師資並未事先建立,而是在課程上路後逐步建制,這對新訓單位是不小負擔,尤其原先勤務就不少,如今還得再撥補人力支援受訓,如此做法恐是本末倒置。
「不只師資建立慢,訓練用武器也不甚足夠」基層官兵指出,新式課程有其存在必要,但絕對不該為了迅速達成目標,就倉促上路。尤其是紅隼火箭彈,跟過去操作的六六火箭彈相比,感受不到性能有所提升,如今二代的預算又被凍結,基層都擔心現在付出許多心力訓練新兵,最後恐怕會淪為過場。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去年審議今年國防部預算時,朝野立委也聯手凍結新台幣2億元彈藥購製預算,要求中科院達成紅隼二代室內發射、預測目標慣性導引、減輕重量、串列式彈藥等4項目標後解凍。軍中人士指出,由於預算刪凍後就沒有消息,因此基層自然會擔憂;不過該預算後續便可望解凍,因此現在的訓練不會有做白工的問題。
但是,基層官兵也說,在師資、器材量能不足情況下,最後即便新兵順利通過訓練,也無法深入熟悉使用新式武器,這並非訓練實質目的。且現在基層對於新式課程多有怨言,顯示新式課程有檢討的必要之處,畢竟訓練應是「重質不重量」,尤其揠苗助長更可能造成反效果高層勢必得思考放慢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