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藥受衝擊 衛福部擬加速審查
藥師:每周都會收到缺藥公文 輸液仍短缺

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可能衝擊我國藥品進口與供應穩定而導致缺藥,衛福部食藥署和健保署21日表示,已啟動相關因應機制,一旦發現藥品有短缺之虞,可以針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先進國家取得許可的藥物,立即啟動加速審查,審查天數由過去360天大幅縮短至120天。不過藥師直言,現在醫院每周都會收到缺藥公文,輸液至今還是短缺,喊話衛福部盡快解決近年持續的缺藥問題。
食藥署表示,因應藥品關稅可能造成的衝擊,已建立藥品短缺處理機制,當發現藥品有短缺之虞,立即啟動調查與評估,必要時請替代藥品廠商增產、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等。針對美國生產藥品,食藥署目前已完成盤點,尤其罕藥、抗腫瘤藥、生物製劑等重要藥品,函請藥廠確實掌握國外供應情形、提升國內庫存。
此外,國內目前進口原料藥主要以大陸、印度為主,為降低藥品對單一來源原料藥的依賴,也請藥廠增加其他來源,並透過專案輔導與加速審查機制,協助業者加快取得藥品許可證。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新藥標準查驗登記需360天,目前已有加速機制,例如美國、歐盟、日本或十大先進國家已核准的藥品,可啟動精簡審查、加速核准等機制,審查天數可縮短為120到240天。
另外,價格政策方面,健保署將持續推動學名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的使用,並支持新藥於國內在地製造,以提升我國製藥產業韌性與自給能力,並確保藥品穩定供應。
一名醫院藥師透露,自己私下詢問各大藥廠,都尚未採取相關因應措施,歐洲廠表示不受影響,美國廠則是還在觀望,國內各家醫院也沒有動靜;由於全球藥品供應鏈高度分工,可能原料來自A國,製程在B國,之後在C國包裝,究竟要如何課稅還是未知數,現在談還太早,不需要預測還不確定的政策。
該名藥師直言,目前醫院仍每周都會收到缺藥的公文,輸液短缺問題也還沒完全解決,「一天到晚缺藥,誰還願意做?」衛福部與其回應關稅議題,不如多了解醫療人員的辛苦,期待新任食藥署長姜至剛提升敏感度,在第一線人員面臨缺藥前先有預防措施,這也是藥品供應鏈韌性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