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王嘉源、張睿廷/綜合報導

經濟學人:川普正削弱美保護台灣能力

恐放手讓台灣脫離掌控 甚至與北京達成實質等同棄台的協議

image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以台灣為封面故事,彰顯我在美中兩強夾縫中生存的處境。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英國知名《經濟學人》最新一期以台灣為封面故事,彰顯台灣在美中兩大超強夾縫中生存的處境。封面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希望投射實力,但他推動貿易保護主義,又對盟邦採取強硬態度,反而正在削弱美國保護台灣的能力,北京方面可能會認為機不可失,應該盡快奪取台灣。

《經濟學人》雜誌5月3日出刊的這期封面,以一支中華民國國旗為主視覺,國旗豎立在超大的液壓機上,象徵台灣遭到美中兩強擠壓,封面斗大標題寫著〈台灣的考驗〉(The Taiwan test),封面報導題為〈超強碾壓台灣危機將至〉(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

貿易戰適得其反 美嚇阻力流失

近年來,美中對峙日益緊張。台灣過去三屆總統大選均由民進黨勝出。自2010年起,隨著台積電(TSMC)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取得主導地位(包括用於人工智慧的晶片),台灣的經濟重要性大幅上升。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國防支出以現值計算已成長3倍,逐漸侵蝕了美國在亞洲曾具備的壓倒性軍事優勢。報導指出,美國戰略家一直寄望,只要華府持續發出可信訊號表明可能出兵護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便會推遲其畢生追求的統一大業。然而,有3大變數正在動搖這一立論基礎。

首先,在川普執政下,美國的嚇阻力正在流失。儘管川普及其鷹派支持者高喊「以實力謀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並稱發動貿易戰以及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顯示川普將美中對抗視為外交核心,但這場貿易戰卻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陸灰色地帶襲擾 不限武力犯台

川普的保護主義正在傷害美國盟邦。與台灣一樣,澳洲、日本及韓國也都面臨高關稅,以及被要求與中國脫鉤的壓力,雖然這些亞洲國家不至於切斷與美國之間的安保聯盟,但它們對捲入台海戰爭愈來愈感不安。

其次,大陸對台戰略不再僅限於全面武力犯台,也在加速演練更防不勝防的「灰色地帶」襲擾行動,意圖藉此削弱台灣主權,並在台灣內部製造美國是否會出手援台的疑慮。

第三,台灣政局長期功能失調,正是灰色地帶戰術企圖利用的弱點。去年大選後,賴清德總統與國民黨加民眾黨主導的立法院共享權力,導致政局陷入僵局,使台灣難以採取果斷措施提高國防預算、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或是為應對危機備戰。而賴清德強硬反制大陸滲透的做法,進一步加劇社會撕裂。

台政局長期失調 加劇社會撕裂

《經濟學人》指出,即便川普最終在貿易議題讓步,上述3大因素仍可能在台灣內部引發惡性循環。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若動搖,台灣可能會失去抵抗意志。而台灣若不準備自我防衛,美國更不可能伸出援手。如此一來,台灣有可能在未發一槍的情況下,逐步落入大陸的勢力範圍。

川普雖有可能在任何時刻選擇升高對抗,但也可能為了避免與大陸爆發核子戰爭,放手讓台灣脫離美國掌控,甚至與中國達成實質等同棄台的協議。如果是後一情況,對民主台灣將是大災難,西方世界也會陷入一場晶片供應恐慌,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亦將進一步動搖。

《經濟學人》認為,川普希望投射實力,他的保護主義與對盟邦的施壓旨在「讓美國再次偉大」,但卻正在削弱美國保護台灣的能力。這一矛盾,北京不會視而不見。習近平曾認為耐心等待收復台灣是上策;如今,他或許會認定機不可失,應該盡速行動。

與此同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2日質詢時正好提到,《經濟學人》的有關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專業的經濟性雜誌引用的資訊,他們當然重視,但是內文提到政府功能失能,「我們彼此都有責任。」應該在國際秩序貿易重整中,讓國際看到台灣朝野一致。(相關新聞刊A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