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主張脫中入北 賴清德:布局全球 包括中國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表示,中國文攻武嚇愈來愈嚴重,台灣在美中對抗當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他也否認主張「脫中入北」,強調他主張的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現在多一個「加強美國」,「布局全球,當然有包括中國在裡面」。
賴清德3月召開記者會,將中國定義為《反滲透法》的「境外敵對勢力」,並發布因應統戰策略的「賴17條」,讓長期處於戰略模糊的台灣對中國政策,從此走向戰略清晰,成為兩岸關係重要轉捩點。
在就職周年前夕,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表示,台灣和中國比鄰而居,經貿關係也很密切,過去20、30年,廣大台商到中國投資,中國累計最大外資來源也是台灣,「這個關係是很密切,但是如果不是不得已,我是不會做這樣的定位」。
他說,這幾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統戰滲透愈來愈嚴重,2024年,台灣因此被檢察官起訴、甚至判刑者就有60幾人,是2021年的3倍之多,其中現役和退役的軍人都占了2/3。
據調查,上市櫃公司高階經理人對政府兩岸關係政策的不滿意度偏高。賴清德直言,中國20、30年來經濟產業發展,其實也是台灣最嚴厲的競爭對象,再加上中國近年來對台灣文攻武嚇,「自然而然,台灣在美中對抗當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
台美經貿首輪實體磋商1日結束。賴清德透露,我們要解決對等關稅,最好的方式就是採購。他也公開台灣在談判中提出的採購項目,能源方面包括石油、天然氣,另外會採購工業設備等工業製品,以及航空器及軍備等。我們的社會不要妄自菲薄,「我們絕對不是棋子。」
外界關切缺電問題,賴清德表示,一直到2032年,即使把人工智慧的用電需求估進來,穩定供電都不會有問題。但是他說,我們缺的是綠電。不是只有太陽能、風力,現在也積極發展地熱、小水力、氫能源等先進能源。
至於核能問題,賴清德表示,要基於3個基礎,包括核安無虞、核廢有解,還有社會對話有成,自然而然可以做。不過5月17日核3廠第2個機組就要停機,「這是法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