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柳金財

白沙屯媽祖進香 何必扯到統戰

智庫論壇/專欄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大陸福建泉州富美宮來台參加白沙屯媽祖遶境,一時反對兩岸宗教交流者宣揚「媽祖統戰」甚囂塵上,尤其是陸委會更是宣稱要嚴處。所謂媽祖統戰其背後危害性,恐怕是在政治邏輯上擔心大陸將藉由兩岸宗教交流,從形塑宗教信仰根源大陸為主、台灣為輔,建立宗教中國化及主體性;進而透過宗教文化信仰認同,產生國族認同、政治認同。

 民進黨執政後一再宣稱,大陸對台政策宗教統戰危害性,這凸顯其對台灣所擁有軟實力缺乏信心。確實宗教統戰並非源自民進黨主政,國民黨主政開放探親後即已展開。圍繞著宮廟祭祀為傳統台灣社會民間信仰中心,無論是媽祖、玄天上帝、關公、城隍爺、土地公、保生大帝、三山國王、黃帝、開漳聖王、國姓爺及各種王爺等傳統民間信仰,因源自明清大陸移民來台所攜帶引進,此印證兩岸具有共同文化歷史宗教及血緣關係,難以否認此歷史事實。若執政黨為要建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對立,兩岸人民非同屬中華民族,從而否認兩岸具有同文同種同宗同源,實無此必要性。

 隨政府遷台後,舉凡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及一貫道信仰在台傳播盛開。台灣已成為全球宗教信仰最為自由及相互尊重社會。在自由開放民主人權社會,宗教更是朝向多元化發展。然從賴清德總統、民進黨政府及黨,尤其是賴十七條已無數次質疑宗教交流成為大陸對台統戰關鍵。民進黨對宮廟充滿矛盾認知及態度,一方面動輒將宗教交流視為大陸對台統戰伎倆,質疑許多宮廟淪為「中共在台協力者」而不自知;尤其賴總統參拜宮廟時不斷宣稱,中共對台各行各業展開統戰、滲透,質疑中共進行兩岸宗教交流具統戰目的。另一方面,廣大台灣民眾宗教信仰普遍分散在各種類別宮廟祭祀文化中,為其選票支持來源之一,若過度質疑宮廟扮演大陸在台協力者角色,勢將宮廟勢力推向競爭陣營中。

 台灣社會宮廟神祇信仰因源自大陸,故一般民眾認同兩岸具有共同宗源及祖源,及同文同種同宗同源,這在中華文化及民族認同建構過程中,較與國民黨、民眾黨認知相近。民進黨將許多宮廟視為在信仰上傾向大陸,在投票取向傾向國民黨、民眾黨及地方派系,故標籤化其為大陸在台協力者及國民黨同盟軍。這種標籤化做法不僅分化台灣民間社會凝聚團結,不利於其選票極大化目標,也將宮廟推向其對立面。

 此次大陸福建泉郡富美宮以祖廟名義來台遶境,連日拜會各縣市地方宮廟、蕭氏宗親會及里長,並參加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民進黨政府質疑中共近年以宗教交流之名,實質上對台進行統戰滲透,其目的在藉由宗教信仰認同,進而達成政治認同與促融促統的對台政策目標。毫無疑問,大陸對台政策從向南移、向下沉,轉向三中一青,再到一代一線,勢將強化對中南部、基層及青年世代統戰工作。

 大陸對台統戰並非是一項陰謀而是陽謀,這是一種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擴大共識過程。泉州富美宮以「蕭太傅信俗、台島百年緣」為由,恭請「蕭太傅」神尊來台遶境;期間拜會中南部地方宮廟、蕭氏宗親會;遶境行程參訪宮廟達30幾間。宗教交流就是一種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對台政策取向,立基於兩岸社會本位政策思維。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敵為師,當民進黨政府質疑大陸利用宗教交流對台進行統戰,除批判及質疑外,難道只有反制策略而無積極進取戰略思維嗎?此恰恰凸顯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及治理能力困境。(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