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林宛彤、崔慈悌/綜合報導

台美解析 共軍奇襲台灣能力躍升

陸媒揭最佳時機為颱風來臨前午後 攻擊電力等基礎設施 即可癱瘓全島不戰而勝

image
英媒引述軍方人士說法表示,解放軍已提升對台突襲能力,甚至可能隨時發動攻擊。右圖為在印巴衝突中一戰成名的大陸製殲-10戰機。左圖為我空軍F-16戰機。(摘自新浪軍網、軍聞社)

 《金融時報》26日引述軍方人士說法,稱大陸解放軍已提升對台突襲的能力,從武器部署、戰術演練到戰時轉換速度皆顯著進展,甚至可能隨時發動攻擊。《南華早報》則引用軍事刊物報導,稱解放軍若擇機攻擊台灣30至40處關鍵基礎設施,引發社會系統性癱瘓,可達成「不戰而勝」的目標,「為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一種高效選項」。

 在近日爆發的印巴衝突中,巴基斯坦空軍以少勝多,藉陸製殲-10戰機擊退印度空軍,引發國際關注。殲-10展現優異的機動性與火控性能,令外界重新評估大陸軍事裝備的可靠性與戰場表現,也加深區域安全格局的不確定性。

陸空軍及飛彈部隊 秒從平時轉戰時

 《金融時報》引用來自台北和華府消息,一名我國軍方高層指,解放軍空軍與飛彈部隊已具備「隨時由和平轉入戰爭狀態」的能力。另有國防官員指出,解放軍持續在港口周遭實戰演練,兩棲部隊與陸航部隊可隨時執行空降任務,新型多管火箭系統亦已部署於台灣對岸海岸線,可直接打擊台灣本島任何地點。

 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曾表示,解放軍目前的演習強度與內容已「非常接近」實戰,足以掩蓋真正襲擊的準備行動。台灣國防部數據亦顯示,解放軍戰機每月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超過245架次,跨越海峽中線每月逾120次,凸顯對台空中壓力持續升級。

陸海軍迅速壯大 具備海上封鎖能力

 除了空軍力量,中國海軍也迅速壯大,052D型驅逐艦與兩棲攻擊艦頻繁現蹤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等太平洋出口水域。軍事學者楊太源分析,若戰事爆發,中國艦艇須盡早駛入太平洋部署,避免被困於大陸近海。美方官員稱,解放軍及海警目前在台周邊部署十餘艘艦艇,具備數小時內實施海上封鎖的能力。

 報導指,解放軍已具備快速動員特種部隊的條件,直升機可自兩棲艦發動空降行動,快速切斷台灣防線。具體而言,地面部隊已重組為小型、機動性更高的合成旅,部署於福建沿海等戰略位置,足見解放軍對台灣問題的重視,並為實戰能力奠定基礎。

 此外,《南華早報》引述中國軍事刊物《艦船知識》5月號文章,稱解放軍可藉摧毀台灣30至40處「關鍵基礎設施」,引發系統性崩潰,達成「不戰而勝」的戰略目標。文章特別點名液化天然氣、電力設施與通訊基地台為優先攻擊目標,並模擬攻擊情境,指出若3座主要變電所同時癱瘓,北台灣全面停電機率高達99.7%。

 文中提及,台灣電力78%來自火力,又有98%燃料仰賴進口,形成安全隱患。該文進一步建議,可根據颱風、選舉等大型事件擇機行動,藉此放大社會混亂與基礎設施崩潰效應,甚至人為引發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文末總結,侵台的最佳時機是「颱風來臨前的夏季工作日下午」,尤其是發布警報和登陸之間的時段。

府稱 關鍵基礎設施皆有防護計畫

 《南華早報》補充,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該刊物觀點為陸官方立場,但與解放軍4月軍演的趨勢相呼應。當時解放軍已模擬向台灣最大液化天然氣設施發射遠程火箭炮。

 對於共軍可能在特殊時機發動奇襲,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擬訂的五大主軸重點工作,其中包括「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演練部分除平時的颱風、地震等災害防救,也延伸到綜合性威脅的因應。

 府方人士強調,國內關鍵基礎設施都有相關防護計畫與標準作業程序,也會針對各項工作進行演練,不僅限於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才演練,目標就是為了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所有設施都能安全正常運作。(相關新聞刊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