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假議題
倫敦經貿磋商 落實中美元首通話共識 今後對話將更具穩定性和機制性

中美經貿倫敦會談9日登場。大陸國關學者認為,「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是為落實中美元首通話的共識。新華社評論文章則指出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個假議題。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中美在倫敦的經貿磋商首次會議,是兩國元首通話直接推動,讓今後中美經貿磋商更具有穩定性和機制性。
大陸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也認為,此次磋商是為落實中美元首通話共識,目的在以持續談判逐漸緩解中美在經貿領域一系列問題。這表明中美關係在經貿等方面經歷較大波折後,有對話協調、穩定雙邊關係的共同需求。
他認為,與日內瓦會談相比,美方加入談判的代表更多元,表明雙方討論的議題領域將更廣泛。
另外,美國CNN指出,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負責監督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新加入中美經貿磋商,表示美國技術出口管制不再是個不可談判的議題。
大陸官媒新華社昨日也發表評論文章,強調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個假議題。
文章指出,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既是美國經濟結構性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所決定。美國貿易逆差根源在於美國製造業數十年來持續衰落、服務業持續擴張,造成大量商品依賴進口。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最大逆差來源,逆差規模總體呈現擴大趨勢。
文章並引數據指出,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從本世紀初高於60%,降至2024年略超30%。中國經常帳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從2007年的9.9%降至2024年的2.2%,強調中國並不刻意追求順差。
文章直言,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美方所謂中美貿易不平衡成為其加徵關稅的主要藉口,事實上美方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才是癥結所在,這一思維若不調整,將成為各方合作共贏的最大障礙。
至於外界對大陸稀土管制的質疑聲浪,新華社昨晚再發評論表示,中國此舉並非一時興起的「戰術反制」,而是「植根於中國自身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層需求」,並與全球對戰略資源進行規範化管理的趨勢「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