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陳祐誠/台北報導

露營風退燒 業者嘆效用不大

image
交通部觀光署放寬小型露營區使用規定,原先受限的9成土地可開放無痕露營,鼓勵更多業者走向合法。新聞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觀光署放寬小型露營區使用規定,原先受限的9成土地可開放無痕露營,盼透過增加收入,鼓勵更多業者走向合法。但業者認為,政府搞錯癥結點,受到出國旅遊復甦、露營風氣下降,加上重重法條限制,業者更懶得走合法化。

 露營觀光產業聯盟總會祕書長林育麟指出,這項放寬的效用不大,露營區業者不願意合法化的最大原因,出在露營應是多元的休閒活動,但現在的規定嚴苛,例如北部營區時常下雨需要雨棚、中南部營區太熱需要戲水設施,這些通通不被允許。

 林育麟說,來露營的大部分是親子客,如果沒有吸引小孩的活動,小孩容易覺得無聊,連帶影響父母心情,甚至是整體露營體驗。然業者想在空地放個溜滑梯、設置沙坑,也被視為違法的舉動,如果露營區沒有吸引力,客人自然漸漸流失。

 林育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露營風氣已經退燒,疫情可說救了露營產業,但隨著出國旅遊復甦,露營又開始衰退,今年5至8月的周末,許多露營區只剩1、2帳的客人,平日普遍掛零,業績不如以往。他直言,若風氣退燒,想增加競爭力卻被法規綁死,又有多少業者願意花心思合法化。

 另有資深業者持不同看法,認為現在帳篷越做越大,以過去的有限空間,根本擺不了多少帳篷,沒有經營價值,開放後會有吸引力。不過露營市場不斷變化,從最開始的無痕露營,近年變成懶人露營,再到現在車宿、露營車越來越多,法規也要跟得上市場腳步,下一步應把車宿、露營車視為無痕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