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黃映溓

改路名喊卡 賴政府應摒棄意識型態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賴政府推動全國中正路改名爭議迭起!行政院長卓榮泰日昨定調,道路命名或更名是地方政府權責,「政院沒有全盤推動的任何計畫」;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強調,「一切按照卓揆指示,這個議題就到這裡為止」,中正路改名政策形同喊卡。

 全台中正路改名引起基層強烈反彈,稍早之前,內政部長劉世芳還夸夸其談「轉型正義是人權問題,不應有錢才推動」。民進黨賴政府打從一開始的信誓旦旦,才幾天光景,就急轉直下,變成了縮頭烏龜!

 民進黨政府,總是朝令夕改,觀風測向,見風轉舵,眼看苗頭不對,行政院卓揆急踩剎車。看看台南市的例子,2022年台南市政府曾率先將中西區部分「中正路」改名為「湯德章大道」,只見斗大的路牌,在新路名湯德章大道底下還特別加上了括弧(原中正路)。這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嘛!

 數十年來,使用中正路原路名也都相安無事,改路名牽一髮而動全身,既勞民,又傷財,這究竟算是哪門子的「轉型正義」,改路名議題連日來在基層醱酵,賴政府前倨後恭,態度反覆,讓人民看破手腳。

 回顧扁朝執政時代的「正名制憲運動」,全面推動國營事業正名掛牌,揚言要以台灣名義重返聯合國,中正紀念堂還一度在2007年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牌樓匾額「大中至正」四字則改為「自由廣場」,2009年復名中正紀念堂。2017年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中正紀念堂進入轉型階段。

 翻開過往民進黨執政這一頁頁歷史,殷鑑不遠,統治者為企圖挽救低迷的民調,凝聚支持者向心,向同溫層取暖,總會採取這種廉價的民粹主義救亡圖存,儼然就是「司馬昭之心」。

 眼下,台灣面臨美國關稅、台幣升值、產業外移、低薪高房價、年輕世代不婚不生不養等國安危機,民進黨還醉心於國會大罷免。賴政府任滿一年,一事無成,只會激化兩岸對立,撕裂社會,搞意識型態,掩飾執政無能,人民充滿無力感。

 政府存在的目的,應該要以照顧絕大多數人民福祉為依歸,民進黨賴政府所為何事?希望能跳脫意識型態,少一點政治考量,多一點人文素養,以及更多的社會關懷,民進黨賴政府,如果能在抗疫、防詐、打房、拚經濟、顧民生、落實基礎教育、照護弱勢族群、全面提升社會福利的具體表現上,少一點政治口水,多一點實際作為,勇於任事,積極進取,或許將會受到人民正面的評價與高度肯定!(作者為文史工作者)